关于模型后期明细表计量的问题
很久没有上来了,最近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朋友在做模型的时候,只想把模型做好,以及一些颜色的调配,如何使得模型看起来令人赏心悦目,但却忽略了一些关键的东西。那就是参数化,很多模型有些部件大家感觉是用体量建模来完成的,有些更是用体量完成建模,再设置材质参数使模型达到设计的外观要求,但,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后期明细表统计的时候,这一部分的模型是规划为哪种构件来计算?体量?墙体?那他的统计又是否跟设计上的一样。比如说,设计上的要求是钢混结构,而统计的时候却显示为体量或者别的什么的。举个例子来说,就说一扇门好了,门的参数要设置的有很多,名称、规格、类型(是否防火门)、材质、厂家、编号、防火等级。。。。等等,这些东西在后期明细表统计里面都有存在的,关键的是我们是否都做到了?不要等整个模型完成了,交付给甲方的时候,甲方问你要数据,而你的模型明显表却是乱七八糟的。我想到那个时候就是不是单单模型重新做的问题了。另外在建模的时候,不要一味的照着设计的图纸去话(当然本身做设计的朋友就不需要担心这个了)要多考虑下一些结构或者构件是否可以进行更加合理的调整及优化。打个比方说一扇门到墙的一边距离的那堵墙(一般会有25cm或15cm不等),这个我们做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了(钢混结构就不必考虑了),这堵墙是采用什么规格的砖块?我们设计的距离是否刚好满足砖块24,37,,46墙的尺寸?以上说的虽然在大家看来都是些小问题。但大家不妨想想,如果我们事先察觉到了问题,并更正了问题,那将可以为后期施工节省多少材料、人工、及一些其他的费用或者是避免了后期的返工现象。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发这个帖子的目的是希望没注意到这个现象的朋友们要及时更正自己的建模习惯,至于那些已经能完整实现这个问题的朋友们多提提自己宝贵的建议,比如说柱子跟墙体重合,是否影响后期统计?应该如何避免?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从简单的追求模型的建立,到注意模型的一些细节以让模型发挥更大的效益。我也简单的说说我的看法
现阶段,从模型应用上看,图纸校验、管线综合、辅助出图(平立剖)。做出来的模型侧重的是一个空间占位和外观表现。
前期规划虽然有将各个构件的命名规则、造型表现方式等考虑进去,但这部分内容最后也是为了在出明细表的时候有一个比较规整的界面。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应用,对于这个自动统计功能。
对于软件的自动统计,感觉现在只能用在计算构件数量,比如说机电设备的一些零部件数量、幕墙玻璃嵌板的数量、大小。至于其他工程造价方面的算量,觉得还是得结合其他软件,当然,因为不熟悉这块的内容,还希望有经验的人发表下看法。
恩~先说这么多吧,说的不对的地方,还希望各位指出来:lol 一般是用插件去完成的,这个事情不仅仅是某一方可以做完的,工作量太大了。
实际需要厂家、销售商、设计、甲方、施工、后期管理多方合作,一起完善模型。
所以目前单方做BIM只能停留在基本的几何建模程度,好一点用插件可以一定程度完善这些数据。
另外就是实际上算量用广联达等专业软件还是快一些。 自我感觉revit在现阶段的运用不够,而现在真真能用到对参数要就已及信息化的就更少了,真正对后期建筑后期管理做分析的公司不多,至少我在的公司还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说到底revit还没有发展起来,还需要更多研究 说的好! 不要把REVIT 变成建模的软件呀 参数化才是关键 deep point 很有深度!有同感。
对模型里信息的应用才是我们建模的目的。信息管理认识深度决定着模型的优质程度,关键在于做好建模之初的计划。 很有深度!有同感。
对模型里信息的应用才是我们建模的目的。信息管理认识深度决定着模型的优质程度,关键在于做好建模之初的计划。 很有深度!有同感。
对模型里信息的应用才是我们建模的目的。信息管理认识深度决定着模型的优质程度,关键在于做好建模之初的计划。 同感啊,revit配合出效果图可以那么做,真正建模的时候还是要做到细致 覆盖后返回法国 你是哪家公司的?已经开始BIM工作流了?我们现在就把它作为一个噱头在宣传,实际就是效果图。 :handshake revit现在唬人很好用,要达到300,400的水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我想咨询一下,就像楼主所说,窗的问题要考虑砖的大小及砌筑,那么二维我们做到这些了吗,还有就是设计中考虑这些对设计来说是很强大的,但是请问,有多少建筑师是能把这些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都能考虑全了,而且有一点,时间上的限制,如果都考虑到了,需要花费多长的时间?甲方会给予相应的时间吗? 说的好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