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陈光博客
4 ?+ \* ~9 F+ K& b 建筑生命周期的阶段存在以下整合的可能性:设计与施工的整合(DC),设计与运营的整合(DO),施工与运营的整合(CO)。建设与运营整合(FM),持有型地产的全生命周期整合(LC,DCO)。
7 _& x: G e# X" {8 E2 T2 B(参考《漫谈FM与BIM:作为系统的整合》,DCO代表设计、施工、运营,LC代表生命周期)
* i1 S, g6 x R8 E/ w) y% W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将会面对同样的建筑生命周期,也都有可能采用高效率的整合管理模式。而不尽如人意的是目前国内的状况:既在阶段上被体制切割,又无法在运作上被有效的整合。而且这种讨论非常困难,因为大部分人都仅在某一特定阶段内工作,只有少部分人会涉及到两个阶段,极少数人会涉及到LC。目前在BIM领域中被讨论的最热烈的,除了某个阶段内的传统作业的工具提升之外(即使在这里面也经常会遇到“我们的模型做完了也用好了,接下来还能干嘛?”),就都是某两个阶段交互的环节,比如DC的深化设计,就连DO的前期策划、前设计也开始成为研究生的兴趣题材。
; u$ B* x7 n# ]$ ]是否存在这一可能性:仅在阶段交互的环节内应用BIM技术,就能够取得可观的效益。将国外的项目运作的整合水平拿来对照国内的情况,我们就很容易找到这其间巨大的发展空间。而这是国外土壤上的BIM所无需讨论的,因而也不见于各类国外的BIM技术资料。/ _5 O8 M3 n! t% A5 M* N+ P" r' K
我们可以继续将阶段划分得更细一些,比如在设计的几个阶段之间进行整合——我们相信很多设计院的BIM团队与设计团队之间正在或将要轰轰烈烈的实践这一变革。那些被原有生产方式束缚起来的巨大的整合能量,一旦被新的技术所释放,其效益将会非常可观——这意味着设计费和设计品质(客户愿意为高品质买单,而不是一味的要低价)的提高。不仅设计,我们可以推论在所有的整合所产生效益的阶段,都将会带来其运作品质的提升,其最终的效果将会是建筑品质的提升——也许可以逐渐匹配到房价的水准上去。% |( A5 t% N0 u( n& m
1 k% k$ H& X# o v8 ?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