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目前已经成为建筑领域里的热门词汇,不只是设计企业给予强烈关注,建筑各个专业、各个环节都逐渐认识到BIM技术的作用和力量,对其未来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应用前景充满期待。目前国内一些大型设计机构在BIM应用方面发展出了各自的独特模式,一些高校的科研实践机构也展开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一同见证着这种前沿的模式和技术在中国建筑界引领的变革。
畅言网近期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BIM研究团队邓雪原博士,邓博士拥有海外著名设计机构工作背景,归国之后长期从事建筑结构模型转换以及BIM技术的建筑协同平台的研究,访谈中邓博士针对BIM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非常细致、精准的阐述,他认为“能够将土木建筑工程与最新信息技术相结合,采用协同的方式进行管理,使得各部门各专业的参与人员呈现有序的行为,这正是BIM的意义所在,也是BIM提出的初衷,实现整个建筑行业的协同工作。”
畅言网:首先衷心感谢您接受畅言网的采访,请简单介绍一下您的职业经历。 邓雪原: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交流。我1994年本科、1997年硕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 毕业后在武汉建工集团从事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6个月,2000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期间研究基于知识库系统的高层建筑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毕业后在国际著名设计咨询公司Hyder Consulting从事高层建筑、地铁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4年时间,与建筑结构模型打交道时间较长。2004年回国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至今,现为上海交大BIM研究团队主要指导老师。2005年经刘西拉教授推荐开始与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合作,重点研究基于IFC标准的建筑结构模型转换,大型建筑设计企业CAD协同设计平台关键技术,以及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协同平台。2007年获英国特许工程师、特许土木工程师资格证书,现为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土木工程图学分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BIM专业委员会理事。
畅言网:在您看来,BIM是什么概念?BIM的本质是什么? 邓雪原: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称,是建筑CAD技术从基于点线面的二维表达向基于对象的三维形体与属性信息表达的转变。BIM的本质是土木建筑工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协同是自然界中一个群体呈现有序的行为,这个解释很抽象,但是很概括,后面还会更多地讲到协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