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BIM出图,它可以分为两类,一者初稿各专业图纸优化后提交设计,二者则是本为设计院或设计院为下线提交审图。
BIM在于提前在于可视化,有很多人觉得目前国内使用BIM是一噱头好看,可观度强,却经不起推敲,原本施工单位没有BIM都干了那么多年了,怎么处理专业打架碰撞还用得上这么高大上的东西帮助吗
可我们要搞清楚,施工的步骤,在施工过程中是可以将不同专业绕开布置,大不了就降低些净空,如果是施工多年老师傅来搞,一看一处多专业的地方就知道就排列出怎么布置的方案了。但专业标高呢,施工第一步呢,如果已经施工了第一步那就是大前提的东西不能变,也没法变,以风管为例,当施工此专业时也会考虑桥架会考虑水管,那同时会把强弱电桥架之间硬性距离确定吗,会考虑冷凝水与给排水高差吗,也就是无论多厉害的老师傅在施工过程都会产生调整专业位置的情况,也许因为经验深厚调整效率高,很快就能解决,但是不是存在一些已经没法改变的情况呢,而这种情况恰恰会影响之后使用性能。
我们假设一者在各专业设计师配合下进行管综优化,这个BIM工程师将每个专业都搭建在一起成为三维形态,在此时发现一处高度多专业碰撞,相信是本分人都会看到后会急忙将标高变一下,随之带来的又是什么,现实也不是童话,当改变一处管道高度时,在这个系统另一侧原本排列空间位置完好的布局就会被打乱,再去被打乱的那处调整,光是这么一来就觉得很烦吧?相信这也是设计院不愿意百分百优化图纸的原因,并不是不愿意,是要人命
再把场景拉回到施工现场,同样一处高度的多专业碰撞,强悍的老师傅登场了,代替原先懦弱的建模小子,撸起来衣袖,把这一处进行复杂手术式的改动,忙活良久,老师傅脸上露出小事尔尔样子,顺畅日子总是短暂,与建模小子一样又碰到了第二处问题,微微一顿,接着两眼冒光继续干。好了,小说式叙述到这,我们分析其中发生了什么,施工老师傅安排的调整位置是简单的移开一些管道吗,并不是,是将原有的专业再次调整,是拆开各专业零件,若是原先实在没办法动的主结构呢,那就砸嘛,亦或是提出变更等待良久周期,相信国人的曲线救国思维普遍选择是前者
回到BIM工程师的视角,他虽然在遇到第二处问题的时候也相当的郁闷,但他所做的是什么,只是轻轻点动鼠标,敲几下键盘而已好不好,如果一处专业调整则另一处随着变化,那就审查整个建筑所有专业,站在设计高度上解决问题,实在不行还可以与隔壁结构工程师商量,哥们,把你的梁挪一挪好不好。经过数次沟通,提问,讨论,整改过后,做出一张全专业平面图,再配上个别剖面碰撞优化方案,如此,高精度模拟,是真正意义上BIM管线综合
把管综优化图纸给到设计院,签字盖章审图,发放无问题施工图纸。我们看到老师傅竞争力少了,原本的饭碗新师傅就能干,是什么代替了他,就是我们新一代人。
嘿嘿,若是直接使用的模拟式的设计呢,也就是开头所提到的第二者,会不会使得甲方意志绝无阴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