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EaBI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搜索
查看: 131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RVT能否延续DWG的辉煌成为BIM时代的国际标准?

[复制链接]

479

主题

2521

帖子

1万

积分

admin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14113

终身成就勋章元老勋章特殊贡献勋章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1:1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RVT能否延续DWG的辉煌成为BIM时代的国际标准?


关于BIM时代的格式标准与国际知名厂商MagiCAD专家王浩宇进行过深入的交流,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整理此文。

CAD时代:      
    九十年代市场上活跃着的国产CAD产品如华正电子图板、大恒CAD、金银花CAD 等,然而现在当年的“百花”大多已经烟消云散,只有AutoCAD在“一枝独秀”,从R14,R2000,一直到 AutoCAD 2012,2015,一路高歌猛进,垄断了中国CAD市场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原先叱咤风云的国产CAD软件厂商要么跟随AutoCAD做二次开发,为他人做嫁衣,要么已经转型到其他应用领域,仍然在坚持做CAD的已经寥寥无几。
    在CAD时代,Autodesk公司的AutoCAD 以及Bently公司的MicroStation是全球最常用的两个CAD基本平台,从技术水平、稳定性等各方面,当时业界普遍认为Bently的MicroStation 要高于AutoCAD。但Bently公司在市场、营销等各方面远远落后于Autodesk公司。
Autodesk AutoCAD的成功在于两个主要方面:
1.Autodesk普及策略的成功:对于盗版睁眼闭眼,而且暗中支持,很多破解器实际来源是Autodesk机器经销商。
2.AutoCAD平台开发接口的开放性:Autodesk的成立了ADN体系及认证的第三方开发联盟,在上世纪90年代至今,基于AutoCAD平台的开发是一个很大的产业,深度的本地化、专业化开发极大的支撑了AutoCAD 普及。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以中国为例 :
3.AutoCAD逐步确立了CAD软件的标准:无论是来料加工,图纸验收,设计方案评比,AutoCAD的DWG文件成了默认的格式。国产CAD在整个CAD市场上占据着一席之地,而且作为处在初期的后起之军,有着后来居上的势头。但早期国产软件由于自主开发,兼容性一直是最大的困扰。因为无法保存成DWG图纸,读取 AutoCAD文件有数据丢失,与国外AutoCAD用户图纸交流障碍,使得国产CAD软件失去了一个又一个的客户。
4.中国教育体系的认可:大家在校期间学的就是AutoCAD,教育体系不断的培养,AutoCAD后备军异常充足,很少听到国产CAD产品更不要说用过了,以致于相当多的人认为CAD就是AutoCAD。
上述四点直接保证DWG成为2D时代图形的标准保存及交换格式。


BIM时代:
       CAD技术几乎覆盖各个行业,机械、建筑、服装等行业应用得更加明显和突出,这里所谈到的BIM主要以AEC行业为主。在本世纪初开始,Autodesk 觉着做基础平台,而看着大量的深度应用和自己的体系无关,便开始尝试做垂直领域的开发。基于AutoCAD平台开发了AutoCAD Architecture、AutoCAD MEP 、AutoCAD Structural Detailing,目前还在延续之中,但由于无法在专业度、深度满足不同市场的要求,基本没有任何市场占有率,在中国也基本没有用户。
       在2005年以后,Autodesk和Bently开始在AEC行业引入BIM概念,Autodesk借助收购的Revit产品开始在BIM领域发力,同时想借此切入建筑全产业链。然而,这一次的转型能否成功呢?Rvt 还会延续 Dwg的辉煌呢?从目前来看,Rvt想成为Dwg一样的文件储存标准,甚至成为国际通行的BIM的交换标准,前路茫茫。
Rvt格式难以成为国际通行的BIM交换标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BIM的真实面纱被逐渐揭开:BIM最核心的内容是I(Information)和M (Management),而不是M (Modeling);
2. BIM的概念并不是Autodesk的独创:在工厂设计、工业设计领域,PDS、PDMS、SmartPlant3D等等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很成熟,是完整的模型+信息,而且都是有强大数据库支撑的。就AEC领域,ArchiCAD的BIM应用要早于Revit诞生 3-5年; MagiCAD基于AutoCAD平台开发的基于BIM概念的软件更早于Revit诞生5年;
3. Revit平台的原始底层非Autodesk自主研发:因为是收购而来,最初Revit体系的设计也不是针对AEC领域,直接导致目前Revit 平台与硬件系统匹配问题,Revit的开发接口严重不足,因此导致基于Revit 平台的深度开发和专业应用发展缓慢;
4.RVT格式本身的局限性:比如存储量大,容易流失知识产权信息等;Autodesk目前大力研发的一个SVF格式,据了解这个基于云的模型格式非常强大,SVF值得期待;
5.任何国家及机构都会重视国家和通用标准:涉及信息和信息的应用,这是关乎到国家和通用标准的问题,政府层面不会轻易定性为一个商业格式;
6. 一些通用国际BIM标准在逐步形成:如IFC,且IFC由于其非商业性,也容易更好的被接受,但目前发展缓慢,所以一定程度上不少BIM用户寄希望与Rvt,我本人也希望Rvt越来越强大;
7. 全球的封闭体系成功的可能性极小:IOS算是特例了。虽然Autodesk Revit系列具备专业平台的特性,但目前也只是比AutoCAD进一步的一个专业平台,全球200多个国家各专业的本地化、专业化深度的应用,Autodesk公司很难自己去做好。既然是平台,开发性在战略上变得尤为重要。在中国已经有领先的鸿业、理正、橄榄山等在做Revit二次开发和本地化的工作;
8. BIM理念的各类专业应用结合自身特点已经在逐步脱离平台的制约:基于BIM的理念,可以在任意遵守相关标准的平台上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及应用,但一定不是通过RVT。
    BIM整体发展还在起步阶段,Revit、MagiCAD、ArchiCAD、Bentley ABD等,都是这个阶段的产品之一,随着大家了解的深入,国家、企业的重视和发展投入,更多的基于BIM理念的产品将在今后一段时间不断涌现,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博弈、反复等。

在中国的设计阶段,个人认为RVT极有可能成为通行的标准:
    RVT格式的BIM文件在设计院、施工单位、业主单位的交互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如SOHO的项目BIM服务先是指定了Revit2012,现在是Revit2014,随着BIM运用的经验加深和Revit在用模方面的长期不足,个人觉得未来可能会指定是Revit(建模软件)+iTWO/鲁班BIM/广联达BIM(用模软件)结合起来实施BIM。但是在中国的设计领域,Revit软件的后备军也异常充足,如:
1. 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目前只考Revit:有国家人社部监督的BIM考试,原则上不限制任何BIM软件,但目前为止还是考Revit软件,且每期人数都在翻倍。第五期考试仅EaBIM考点达350人,EaBIM合作的考点也有近500人,力量不可小觑;
2. 各类BIM大赛的作品大都Revit平台: BIM创新杯基本都没离开Revit平台,BIM大赛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
3. BIM培训机构中大部分课程还是Revit体系:如益埃毕上海、益埃毕广州、益埃毕南昌2014年年上百场BIM培训有80%是Revit相关课程;
4. BIM论坛80%为Revit用户:如EaBIM平台的BIM论坛作为国内最活跃、最大的BIM技术平台,活跃用户中Revit用户更是占到了90%,本身也代表了时代的特征。
    要让一个已经用了多年AutoCAD的设计师放着现成的AutoCAD不用,去学习另外一种全新的国产CAD是一件非常痛苦不大现实的事情。同样已经用了Revit多年的用户,去学习一款国产或其他的BIM软件也是一件非常痛苦不大现实的事情。

在中国的施工阶段,谁会是赢家呢?答案未知,当然Rvt几乎没有可能性:
1. Revit平台擅长建模不擅长用模:建模方面加以深入研究几乎无所不能。在用模方面,各类施工BIM运用点中很难发挥作用,鲁班所罗列的106个BIM应用点Revit平台大都做不了,加以二次开发也难以作为施工BIM平台。当然施工领域各BIM软件也离不开将Rvt专为其相应的格式。
2. Autodesk已与广联达签署BIM领域深度合作:双方协议约定,将针对市场活动、研发和销售3个领域。从合作的新闻可以看出广欧双方未来的设计加施工一体化BIM产品打包销售是完全有可能的,相互弥补不足。BIM大势一样逃不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过这都是10年后的话了。
3. 资源整合与收购还在不断上演:模式是不断摸索的、资源是不断组织的。Autodesk、广联达、天宝等巨头还在不停收购,不停整合。有了竞争才会有发展,才有大浪淘沙,英雄谁属还是未知数。
4. 大公司行动上缓慢:广联达在BIM领域的研发个人感觉比鲁班晚了许多,大公司有大公司好,也有大带来的很多弊端,意识到了不一定行动就到了。各大厂商在已经发布的数个版本中,没有多少起色,几年之内孰优孰劣还未可知。
5. 大企业幕后的商业大战刚刚开始:上海施工行业协会联合鲁班咨询完成的《2014年度施工企业BIM技术应用现状研究报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主持编写的《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4)- BIM 技术应用与发展》?时至如今,各类BIM应用标准、信息交换标准,迟迟不能有进展,诸媒体或报端的不是这个联盟开了个会,就是那个机构搞了个框架,真正对设计、施工有实际意义的进展,还都处于画饼阶段。谁阻碍了这样进展?原因多方面,但绝对不乏为了争夺标准话语权,公司商业行为带来的幕后障碍。

    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BIM时代,标准及基于标准的交换格式一定不会像CAD时代,基于一个商业格式。但最终会形成通用的OpenBIM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国家交换标准、行业交换标准。遵守这些标准的格式,可能会很多,也许RVT、DWG、PLN、GFC等都会是其中的一种。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12c7f96520102vbs9.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2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相关帖子

29

主题

376

帖子

630

积分

BIM项目负责人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30
4F
发表于 2014-12-31 12:03:16 | 只看该作者
很专业的样子啊

26

主题

1198

帖子

2790

积分

BIM总监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90
5F
发表于 2014-12-31 12:52:44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不错!
每天进步一点点!

1

主题

76

帖子

338

积分

BIM专业负责人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338

社区QQ达人

9F
发表于 2015-1-5 17:20:19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太好了~支持~

1

主题

100

帖子

372

积分

BIM专业负责人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372

社区QQ达人

10F
发表于 2015-1-12 08:49:4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文章,值得收藏

4

主题

57

帖子

470

积分

BIM专业负责人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470

社区QQ达人

13F
发表于 2015-1-30 11:28:00 | 只看该作者
BIM最核心的内容是I(Information)和M (Management),而不是M (Modeling); 这句话说得太对了 现在的软件都能建模 关键建好的这个模型能不能指导施工 能不能用来管理 而不是做个3D的样子 碰撞碰撞 渲染渲染
*滑块验证: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5-4-10 04: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