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服务下一轮竞争:专业化 文\杨新新
抓住行业形势不好、BIM迅速发展的时机,在“做精、做优、可信、可依”这样一个新的层次上展开较量,所以第二股BIM潮民营企业的机会来了。
宏观经济现状:
对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是“万元户”、“个体户”的时代;90年代是外资企业、跨国公司的天下;2000年后是国企、央企的天下。不管这样的说法是否科学,我们的问题是,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国企业的发展特点是什么呢?看看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确实不同阶段都体现出不同的一类或几类企业的代表。但我觉得这样的总结可能只是从某个角度来看问题,如果从业务形态来看,还可以说中国经历了从简单的来料加工出口,到系统化制造业、服务贸易,再到目前方兴未艾的各类基于内需市场的服务业。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放缓,但从全球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中国仍旧是高速发展的国度。正如比尔•盖茨先生一语道破的:“全球经济?你是说中国经济吧?”然而,未来十年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专业化程度,而不是个体、外企、央企的角色轮回。这里说的“专业化”是指无论什么所有制形态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在“做精、做优、可信、可依”这样一个新的层次上展开较量。从这个角度来说,接下来的赢家不是国企和民企之争,不是外资和内资之分,而是在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经营上拉开距离。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资产优化重组、财务优化重组、人才优化重组,将是新的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
BIM业务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建筑行业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有来自境外设计公司的强大竞争,以及来自北上广等发达城市设计公司的竞争。同时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带来了越来越紧迫的设计任务和设计时间,层出不穷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的设计思想,这些都要求设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自我,进行再学习。未来的设计行业将会蕴含更高的科技含量和更丰富的设计思想,并达到更高的工艺水平。
BIM这一方法和理念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被誉为工程建设行业实现可持续设计的标杆。建筑行业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在进入21世纪后,出现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或者说过渡阶段。当我们需要一个说法去标记这样一个阶段时,BIM就是众多说法中最为人们熟知、占绝对优势的一种说法。
国内一些大型建筑国企央企早在七八年前就开始组建BIM小组或部门,承接BIM相关业务,国内整体BIM业务对应的项目都是高大上、地标、政府项目类型。高大上的项目上BIM符合国内的粗放式发展,却背离行业的进步潮流。一些大的企业BIM团队还有年产值要求,领导们不得不接更多的BIM项目去盈利,当然BIM业务高速增长掩盖的问题将逐步浮出水面。从高大上的项目着手研究或实践BIM其实并不是非常适合,很难做到全面、深度、精度、完成度、可用性。潜伏危机一旦爆发,将是对整个BIM服务行业信誉的打击。那些曾经靠信息不对称、客户关系、企业品牌、野蛮式增长BIM业务的企业,日子会变得越来越难过。这其中,专业化可能成为企业家和BIM领导们必须重视的共同课题。
同时BIM项目类型本身也在从高大上的项目转型到中小项目,操作起来对项目的控制也大大加强,在做精做细做全的层面展开实践。应用BIM的企业很多,大企业的优势与资源、经验和实践有可能在很多层面上很难为中小企业借鉴,更不要说落地实践并实实在在推动本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及一些BIM服务商的机遇及BIM业务大大增加。
对BIM管理者、创业家来说,我们把专业化归纳为“做精、做优、可信、可依”。BIM企业要做优,必须不断保持对环境和竞争的敏感度,像一些企业家总结的那样“成功的企业无时不是如履薄冰”。战略眼光、战略评估、战略调整、战略重组等通常是企业持续做优的重要武器。随着BIM服务的成本上升、利润下降,BIM服务模式是否可持续开始受到挑战。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须在如何保持“做优”上深入思考。“可信、可依”是说企业的专业化运营不只是在BIM服务、销售等外在环节,还需要建立让客户、消费者可以信赖和可以依靠的软性指标上,软性指标如品牌、公司信誉、使命感和责任感、服务满意度、客户忠诚度、员工忠诚度,通常都不是短时间内快速建立的,它们需要企业持续地投入、持续地卓越表现。我想接下来只有专业化人才、专业化战略布局、专业化操作,才能让更多的BIM公司走出“通道”模式。
“做精、做优、可信、可依”构成益埃毕公司BIM服务的核心。这里的专业化不是狭隘意义上的“单一业务”的概念,而更多的是一种价值体系。未来中国的十年,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经营,需要在股东、公司、管理层、一线员工多个层面展开和推进。这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专业化将造就一批全新的BIM服务商。不管它们是民企、国企还是外企,用专业化成就BIM下一轮的发展自然也是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的伟大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