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EaBI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IM的基本作业单位(二):模型

[复制链接]

233

主题

713

帖子

3215

积分

BIM总监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19:0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陈光   我在《BIM的基本作业单位(一)》中提出BIM的基本作业单位这个概念,但还没有给出答案,只是将传统建筑设施行业的作业单位做一梳理。后来经由一些沙龙和网络社区的探讨,我觉得比较成熟了,所以给出我的答案:BIM的基本作业单位,就是模型(Model)。   为了解释这个BIM的基本作业单位,我首先要花点篇幅把模型的概念做一定义。   模型(model)这个词是BIM的一个基础术语,仅孤立的考虑模型这个词,存在很多定义,我们需要选择一些适于BIM的。定义对我们理解和应用BIM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定义做一番研究。   【英文释义】   在我们望文生义和说文解字之前,考虑到这个词是舶来品,我们首先看看其英文model的意思。在维基百科的model词条里面,也没有对于model的定义,但是列出来一个基于model的词汇表,包括几十个不同的模型,并且分了类:物理的model,非物理的model(包括抽象的,应用的,相关词条)。这是一个很好的定义方法:不直接定义,而是借助组合词来定义,这样至少容易一些。   其中跟我们讨论BIM直接有关的是这几个:3D   modelling(三维建模),Model   building(模型制作),Graphical   model(图形化模型),Business   model(商业模式),Data   model(数据模型)。   Model   building里面的这个模型是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售楼处经常可以看到的沙盘模型。这个building是指其模型制作过程,就像建造过程一样。其制作人员称为builder——不是建模员modeler。   【模型的渊源——古希腊哲学中的形式Form】   模型是舶来品,其思想源泉不在中国历史文化中,而在希腊。   柏拉图描绘他心中的世界,是一分为二的:一个是至善的形式(Form of   Good),一个是现实世界。柏拉图因此开创了所谓形而上学(Theory of   Forms,直译为“形式的理论”,亚里士多德使用Metaphysics这个词),这个“形式”是柏拉图心中的真正的世界,而我们所看到的现实世界只是一个复制品。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都使用了这一思想:形式是万物的抽象代表,是事物的属性,它不随着流动的现实世界变化而变化,它只能被理性(reason)所掌握。   这同时也是理性主义的渊源(这是相对于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来源于现实世界)。西方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哲学流派,斗争了两千多年,其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西方古典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东西都不见于中国历史。当代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急需引入西方工业化的成果,但到了一定深度,就会发现非常需要引入系统化的东西,其最为缺乏的就是基础概念。   从上述对“形式”的描述中,我们是否看到了“模型”概念的影子?是的,模型的概念只能是从这个形式传承而来。如果柏拉图也会用BIM软件,那他早就绘制好了一套“真正的世界的模型”,也就是他使用文字描述的“至善的形式”。   【模型的几个特征】   (1)镜像   image。镜中花、水中月都是一种镜像,而且是光学镜像。用这种特征去描述模型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只能表达一个侧面,就像月亮的光学镜像只是在光学影像上“表达”了月亮这个实体对象。光学上的镜像对于人们容易理解可视化的对象有很大关系。   (2)复印   copy。一份文档,无论用复印机还是电脑,拷贝一下,也很好理解。但复制不完全等同于光学镜像。复制了之后,就多了一份复制品(好象多了一个实体),而镜像是与实体对象伴生和消失的。复制品与原件之间没有关系了,就像镜像与实体对象之间的那种光学关系。   (3)理想形式   form。前面两个特征都是:模型等同于实体(至少在某一方面)。而本条特征显然不同。在这个特征方面,被译为模特的model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拥有魔鬼身材的模特不是人们的复制品,而是人们追求的理想,是人们眼中的“最优型”(波普尔)。如果镜像(可视化)是表达了人们眼中的世界,那么理想形式就是人们心中的世界,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个理想的模型是现实世界的参照,人们创造出来这个理想的参照系是为了改善现实世界。这一点相比于被动产生的镜像来说,是人们主动创造的产物。   (4)抽象的模式   pattern。如数学模型、有限元模型等等非物理的模型,都是人们将现实世界的某些特征和关系抽象出来,创造成为一个以形式为基础的新的对象(在这一点上和理想形式是一样的)。这种对象对应着现实世界的某种实体对象,而且必须借助于某种手段进行表达,比如数学模型使用数学语言,有限元模型也使用数学语言以及可视化工具。相比于柏拉图的完美的理想形式来说,抽象的模式却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处理。   1和2都是人们可以感知的,是与现实世界精确对应的;3和4只能由理性来把握,是近似的对应现实世界的。模型的这几个特征,既有来自现实物质世界的,也有来自抽象精神世界的。物质与精神这一对范畴始终交织在模型有关的各种学问里面,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到今天都处于争议状态。售楼处的一个沙盘模型无疑是物质的,人们可以感知,但是能够将其理解为与实际的建筑物对应的模型,则是理性的产物。这也算是一个特征吧。   【model 和 modeling 的译法】   BIM作为名词时,M是model;作为动名词时,M是modeling。这一对范畴都是从信息科学里面借鉴过来的,其理论基础又是渊源于数理逻辑,及西方理性主义的哲学传统。我们在引入这些概念时,最好是放在原文的语境中理解其内涵,否则看到汉字就容易望文生义。比如,有人使用说文解字的方式分析“模”“型”这两个汉字,这种方法只适合于源于中国传统的词汇。整个信息科学及其哲学基础几乎都是舶来品,就连“形而上学”这个词还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翻译而成日语中的汉字。   如果将modeling译为建模,那么词义就缩小了很多,建模翻译回去就是“build a   model”,就像前面的制作沙盘模型是“model   building”。而中文“模型”的词义范围则比model要大很多,有时候还具有这些含义:模式、范式、形式、样式。词义被放大是没有大问题的,而缩小就无法涵盖原文的意思,所以不可取。所以modeling译为“模型化”是更好的一个选择。   【3D模型】    余彤鹰在《一些常见模型类型与分类的初步讨论》   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所说的3D模型,到底是呈现在屏幕上的影像,还是储存在磁盘上的一些特定格式的数据?   凡是操作过BIM建模软件的人,都能够确信无疑的指出:在软件里面搭建起来的那个虚拟的建筑物就是模型。这个软件中的模型是保存在一个特定的软件格式文件中的,当我们将此文件导出成为IFC/ODBC/XML的数据格式,甚或是输出一套包括了3D视图的图纸,我们可以说这些也都是模型吗?就连那个存储了原始格式的文件,我们可以说那份电子版文件就是模型吗?   【BIM的基本作业单位:模型】   (待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4-11-23 13: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