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V. Q+ _- |3 F; v 相对各类BIM顾问和软件商,施工企业拥有专业技术优势。现在很多BIM顾问都是设计出身或者软件培训机构出身,他们要么单纯解决设计的碰撞问题,要么就是提出一大堆根本无法落地的花哨应用,哄骗业主的money,与施工管理毫无帮助;软件商具备开发能力,但不具备专业能力,需要使用方提需求他们来解决。而施工企业必然了解施工环节的关键点,知道从哪些地方入手才能让BIM技术真正发挥作用,为业主省钱。因此,最好的BIM应用模式应该是施工企业主导,软件商提供研发力量支持,只有如此才能开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BIM之路。2 p6 b2 n' T+ H! z( M
# e2 z8 ~1 i/ O: D+ l) O6 R
相对建设方,施工企业拥有专业的BIM团队和实施人员。建设方做为投资者,只需要提需求,由施工企业做主导才是业主践行BIM的上佳之选。
+ s4 J% d7 ]( Q5 E3 p0 C7 t o2 ]7 W, P
行业BIM应用大有可为
, D; g9 }5 |7 ^* e$ R& j
, [# u( a$ ]+ {$ I, E 现就BIM应用实况,对施工企业的BIM应用略作探讨,权作抛砖引玉,企盼业界专家斧正。0 [! i9 t* a* n8 n
1 k* }' a1 {2 Q6 S, c 碰撞检查,模型出图。这是BIM或者直接说三维设计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最成熟的一个方向。它能够直观形象地解决空间和检修问题,随着软件技术和三维设计规范的完善,这部分工作将会在设计阶段执行,也就是由设计院来完成。施工企业扮演的是核查的角色,依据现场情况对模型进行核查,并提出变更意见。目前这块内容只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提高建模的效率。三维设计的发展必将和CAD设计的模式相同,这是毋庸置疑的。
" p' l# R$ W5 R# g ) l# k0 o& W% ` I v- B) g* [
虚拟建造,动画模拟。形象展示进度情况和方案重难点,类同于“三维报表”。实施容易,用来解决“点”的问题。在建筑结构施工时能够很好地展示进度,仅仅是展示,且针对机电工作面散、交叉作业复杂的情况,这种虚拟建造的4D展现模式就不好用了。以后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也许会有更好的指导施工的应用,但就目前来讲,4D模拟的功能仅限于对进度的预排布和过程中的记录,所以称之为“三维报表”。毕竟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不是成为累赘。至于动画模拟,一般用于方案的论证与展示,可作为BIM应用的一个亮点。3 O k2 g9 R% g- x7 Y* D2 } Z
4 Q, B8 K6 ^- t! z% E( I 流程管理,OA办公。平台的搭建一直是BIM炒作的重点。信息化时代,无纸化办公,通过平台整合建筑施工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提高工作的效率。出发点很好,但存在两点问题。一是建筑施工特殊性强,缺乏成熟统一的管理平台,需要定制,目前一些研发的平台要么针对性不强、要么流程繁琐,在项目推行阻力重重;二是项目OA与企业OA系统的对接问题,项目OA要做成功必须由业主来主导完成,建立一整套的流程体系,而每个施工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平台,由于市面上平台很多,所以相关兼容性需要突破。施工企业需要做的是两件事情:一是选择一套完善的满足企业对项目的管理需求的OA平台,二是严格的要求项目层级去实施。
7 q/ q$ F! R' N2 l . X1 J: K' C1 `) }
预制加工,降本增效。“农业模式”向“工业模式”的转变,粗放式的管理必将被集约精细高效的生产模式所替代。作为施工企业,走预制加工道路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 q4 q, h2 d3 {$ X* m3 G" U3 y- n
) E3 x1 i) e2 i" _ 同类产品标准构件的集中生产和调配。例如风管安装施工,传统模式是现场加工,机动灵活。但每个项目都设置加工场地,势必造成设备成本投入高,且占场地多,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工厂区域化,将片区内的几十个项目的风管生产全部集中到一起,组织加工与生产,就会大大提高风管制作效率。针对此方向有两件事情需要落实:一是构件的标准化设计,只有标准件,才能进行高效的机械加工;二是片区的划分和加工厂的运作模式。片区划分可依据项目分布情况酌情选择,工厂的运作模式有三:企业自建,施工作业队筹建,寻求外部材料供应单位合作。三者各有利弊,需企业依据情况谨慎定位。
* A6 H+ n" x$ O! x/ L6 O; E* l4 A * H. G- v* p2 G7 R
狭小区域的定制化加工,组合安装。狭小区域如机房、管廊等位置,受构件复杂、操作空间小等因素影响,一直是机电施工最耗费人力财力且容易出问题的部位。若能通过预制加工现场组装的方式提高这些部位的施工质量和效率,一定能给项目带来可观的效益。狭小区域施工对尺寸精度要求高,所以BIM技术的三维设计和精准建模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场施工环境尺寸的把控更是重中之重。1 h- V2 n- O8 O/ i E, o% Y1 x
精准测量,高效拼装。预制加工的目的就是为了高效地完成安装作业,降本增效。精准测量是保障,高效拼装为目标。BIM技术若不与测量技术相结合,根本就实现不了真正的落地。建筑结构的误差2~3cm是正常的事情,而这几公分的误差往往给机电管线的施工造成很大影响。如何消除这个误差?模型指导施工,如何指导?
$ ?' E0 z1 ~6 O3 m; _- x) S/ U
9 u7 u5 d1 i, z2 W; E4 o9 s 首先,建立必要的测量数据反馈机制,通过测量及时发现对机电有影响的结构误差,将误差反馈到模型进行修正,保证与现场的环境一致。
3 d7 L0 r U! f2 @. `1 O ) A" O) c5 h) u/ Z. D
其次,将模型放样到现场,对支架/构建尺寸进行定位。测量放样工作到位了,管线安装就变成了轻松加愉快的事情,大大减少了对技术工种的依赖。传统的安装作业也会对现场尺寸进行校核,对零星构件进行场外预制,BIM技术只是优化了测量手段,提高了测量的精度,从而扩大了预制件的范围。所以说BIM技术不是无中生有的创新,而是对传统的作业模式进行改进,在这我们可以将BIM技术理解为一种改进的工具。
: @8 R8 c! e4 u h. I$ o6 P
4 t9 z8 ?8 c3 O7 g2 E6 Q1 m 数据集成,统筹管理。BIM的全拼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从字面理解就是建筑信息数据的集成与管理。所以BIM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目的就是消除信息孤岛,打造项目建造的大数据库。二维码的应用,各类集成平台的研发,设备材料信息的收录,运维管理的对接,就是为了将所有的建筑相关信息融为一体。在施工阶段,无疑应该是施工企业为主导,将施工过程的各类信息分门别类的整理录入,从专业的角度建立各项数据的树状逻辑关系,为后期的运维做好铺垫。
& K. p0 t4 k8 Q% g! W
+ c2 a1 I7 @# k% O 施工企业做好了施工阶段的BIM大数据库,将会为物业运维和节能降耗提供很大的帮助。而且不同项目的数据库对比与总结,也会给施工企业自身带来管理上的优化和进步。所以说BIM大数据库的集成与管理,将会累积成企业的资源,成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施工企业BIM发展的重点所在。
2 L. i: _( Q8 G4 ]8 [# m, t 2 U" |/ G5 I$ c8 h: i9 e2 O/ N
施工企业的BIM发展着眼于两个方向:一是扎根现在,通过先进的手段提高施工质量和工效,在施工过程中一点点做出探索与突破,除上面几点外还有BIM优化设计/辅助算量等应用,在目前BIM各项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寻找能够带来效益的应用点,以点带面,推动BIM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二是放眼未来,建筑的生命周期中,施工成本只占15~20%,而运维成本则占了70%以上,如何借助BIM大数据库进军运维板块,是施工企业需重点考虑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