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周边私人景点成垃圾制造大户(图)
随着来青海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留下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对青海湖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图为青海湖周边没有任何防渗、沼气收集等设施的简易垃圾填埋场。王诗元摄
在美丽的青海湖,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众多的垃圾,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陈立雯 邵文杰
生活在青海湖边上的牧民南加在今年春季购买了一辆皮卡车,这花掉了他几乎所有的积蓄。但他买这辆车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使用,按照南加的计划,这辆车除了给生活在青海湖周边的普氏原羚运送食草、饮水之外,它同时还是一部垃圾运输车:收集、运转青海湖周边越来越多的垃圾。
和全国很多景区一样,自从青海湖被开发成旅游景区之后,随着游客数量逐年攀升,青海湖周边的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塑料瓶、包装纸、易拉罐、啤酒瓶……随处可见的垃圾四处飘荡,进入草原、湖水甚至牛羊的肚子里,对这里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青海湖垃圾围湖的情况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今年7月初,民间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组织了一批志愿者来到青海湖,除了保护青海湖特有物种普氏原羚之外,还对垃圾围湖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在此之后,致力于中国垃圾问题研究的"中国垃圾论坛"在北京召开了"青海湖垃圾困境研讨会"。这次会议之后,"中国垃圾论坛"和"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组织志愿者组成调研团队,走进青海湖,对青海湖周边的垃圾现状和垃圾处理水平进行了深入调查。
"青海湖周边的垃圾已经对草原和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有关管理部门来说,采取保护措施已经刻不容缓。"参与调研的一位志愿者如此表示。
垃圾对青海湖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随着青海湖旅游的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不但对青海湖周边的草原和河流造成了污染,也对牧民的牛羊造成了威胁。
今年7月,"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工作人员邵文杰来到青海湖,他注意到了在青海湖周边很多景点都有不少垃圾。
"青海湖环湖一周有360多公里,大大小小的景点达10多个。"邵文杰说,和全国其他旅游景区一样,随着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垃圾也越来越多。
"其实在2005年左右,当地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开始想办法解决,但是成效不大。"邵文杰说。
对于很多来青海湖旅游的人来说,看到垃圾之后也许会心疼一下,也就置若罔闻了。但对于从小在青海湖边长大的牧民南加来说,却有着完全的不同。他不但看见了这里发生的一切,而且还发现垃圾污染正在侵蚀着青海湖周边脆弱的生态环境。
南加目前住在青海湖周边一个叫做二郎剑的景区,距离最近的城镇也有10多公里。他发起了一个名叫"青海湖生态文化与普氏原羚公众交流基地"的环保组织,最初这个环保组织关注最多的是普氏原羚的保护,但随着近几年环青海湖和牧区出现了严重的垃圾问题,他们便开始关注垃圾问题。
南加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他组织周边的居民成立了环青海湖垃圾捡拾志愿者小组,周边很多邻居加入了这个团队,
温岭导热油锅炉,与他定期捡拾青海湖周边的垃圾。
南加买了一辆车,专门运输大家捡拾到的垃圾。现在每次绕着青海湖捡拾到的垃圾都会堆成一座小山,这些垃圾大部分是环青海湖旅游产生的。
据南加介绍,不管是旅游景区填埋的垃圾,还是随意扔在路边或者草场里的垃圾,在夏天好像影响不大,但是到冬天当大风来临时,这些垃圾会被直接刮到河里、草原深处,
安徽电加热导热油炉,对草的生长、河水和牛羊都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些垃圾造成的影响往往是多方面的。"南加说,垃圾如果被放在或者刮到草原上的水源处,水流会逐渐减弱,泉水最后消失;周边植被也会随之减少,慢慢出现沙化。
南加还注意到,一些塑料袋或者塑料包装被丢在在一个地方1年以后,周边的土壤就会变黄,草木不再生长。被大且厚的纸箱盖住的草地,两到三个月这些草就会死掉。
此外,很多的垃圾最终被吹到河里,这些河流最后都汇入了青海湖。
垃圾还对牧区的牛羊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很多牛羊在喝水或者吃草时,如果吃进塑料,最终的结果就是死亡。
为了减轻垃圾对青海湖和周边牧区的影响。南加常常冒着严寒,不定时发动家人和周边的牧民到青海湖周边捡垃圾。对于捡来的垃圾,南加也是很无奈地在自己家后院烧掉。
"焚烧垃圾是无奈之举。"南加说,因为按照他们的风俗,焚烧垃圾是一种大不敬。但是亲身经历了垃圾的泛滥对青海湖、当地的水源、草场、牛羊带来的影响后,他必须将这些垃圾捡出来。现在就期待政府能够出面解决垃圾泛滥问题。
青海湖周边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
目前环湖360多公里的范围内,除了几个景区有摆放的垃圾桶外,大多数地方并没有。而对于收集起来的垃圾,也只是采用了简单的填埋方式。
"中国垃圾论坛"和"达尔问自然求知社"一起组成的调研组在青海湖调研后发现,青海湖的垃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发展旅游带来的垃圾。
"保守估计,青海湖每年要接待70万左右的游客。随着游客量的日益增加,随之带来的垃圾问题也日益明显。"一位调查人员表示。
2008年,青海省政府成立了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同时成立了隶属于管理局的青海省青海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旅游集团),全权负责青海湖的开发、利用工作。目前环青海湖开发的景区有鸟岛、沙岛、仙女湾、金沙湾、二郎剑等景区。
调研组对旅游集团进行了采访。据集团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109国道、306国道和环湖东路内的垃圾都是由他们负责收集和处理。
"最初景区内都没有摆设垃圾箱,出现了景区内到处是垃圾的现象。由于旅客的投诉,集团后来在景区内摆设了垃圾桶,并投入资金购买了垃圾清运车辆。"这位负责人表示,他们只负责收集、处理景区内和投到垃圾桶里的垃圾。而环湖360多公里,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个景区外,其他地方并没有摆设垃圾桶。
调研组发现,景区内投放的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但实际上垃圾还是混合投放,主要包括饮料瓶、易拉罐和食品包装等干垃圾。
除此之外,二郎剑等景区内外餐馆产生的垃圾也是由旅游集团负责处理,这些湿的餐厨垃圾也被送到垃圾填埋场处理。
调研组了解到,目前所有关于垃圾处理产生的费用都来自于旅游集团,他们有两辆垃圾运输车,能够装载两吨多的垃圾。根据游客的数量不同,每天的垃圾清运量为2车~5车不等。
二郎剑景区是吸引游客最多的景区之一,在距离二郎剑景区10公里左右的地方就是一个垃圾填埋场。一位参与调研的志愿者表示,还没有进入填埋场,远远的就闻到了垃圾的臭味。
调研组还发现,这个填埋场很简易,并没有看到任何防渗、沼气收集等设施。只是随意地将垃圾推到这个周边是草场、地势低洼的地方。填埋场的填埋区有两块,
阳江冷水机组,最南边的一块填埋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距离填埋场较近的地方填埋的是生活垃圾。
与填埋建筑垃圾的填埋区相比,填埋生活垃圾的地方占的面积较大,填埋的垃圾主要是大量的可回收物,像塑料瓶、易拉罐、大量的食品包装纸箱子和塑料食品包装袋,以及餐馆里产生的餐厨垃圾。
住在填埋场附近的一户牧民告诉调研组,这个填埋场原来是他们家的草场,从2003年起改为填埋场,使用期是20年。由于垃圾填埋场最初没有做任何拦网,冬天有风时,填埋场的很多垃圾被刮到草场区。过去这些年里,他家有17只羊因为吞噬垃圾而死掉。
距离二郎剑景区最近的这个填埋场并不是各个景区垃圾的统一填埋处。在沙岛景区调研时,景区工作人员谈到离沙岛景区不远处也有一个填埋场。调研组到实地看后才得知,这个填埋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填埋场,而是一个挖沙后产生的巨大的坑,旁边还有挖掘机在工作着。
和二郎剑垃圾填埋场不同的是,这个填埋坑填埋的垃圾并没有巨大的臭味。调研组的志愿者们观察其填埋的垃圾成份,发现主要是矿泉水瓶、易拉罐、各种食品纸箱子,以及各种各样的塑料食品包装袋。
调研团队发现,鸟岛等其它景区填埋的情况和沙岛类似。旅游集团所说的各个景区的垃圾会集中起来进行填埋的情况并非属实。
私人景点何以成为垃圾制造大户?
在青海湖周边有很多私人景点,由于价低优势,这些景点成了垃圾泛滥的地方。而当地牧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带来了不少垃圾。
调研组在调研中还发现,除了各个旅游景区产生了大量垃圾之外,很多私人景点也是垃圾制造大户。
“沿着青海湖环湖东路和109国道、306国道到青海湖边的中间地带走,会发现大量牧民开设的私人景点。”调研组一位志愿者说,这些私人景点往往是一些周边牧民聚集后开设的骑马、骑牦牛、看油菜花、划沙等项目,并不属于青海湖旅游集团管理。由于每次骑马、划沙一般是20元,吸引了很多到青海湖旅游的游客在这些景点停留。
因为有着价低的优势,这些私人景点成了垃圾泛滥的地方。没有垃圾箱,也没有人收集,游客们直接将垃圾扔到路边、草丛里或者沙地上。所有的这些垃圾无外乎都是饮料瓶、易拉罐、啤酒瓶和各种各样的塑料食品包装,还有大量的方便面桶。
这些私人景点因为紧挨着青海湖,垃圾无人清理,每当冬天大风来临时,许多垃圾被刮进了青海湖。
除了私人旅游景点之外,牧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产生了不少的垃圾。
调研组了解到,自从部分牧民响应国家政策集中定居后,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多的改变。其中一个变化就是很多包装食品开始进入牧民的生活中,另外就是定居后房屋建设和装修产生了很多建筑垃圾。
很多牧民将食品塑料包装直接投到做饭的炉子里烧掉了,他们为什么选择将塑料包装烧掉?
调研组一位志愿者说,一方面是因为当地传统文化里是不希望看到脏的东西,但是他们又无法处理垃圾,所以就直接烧掉了;二是因为没有可以投放垃圾的垃圾桶。
而其它垃圾,如大一些的饮料瓶、玻璃瓶以及大量的建筑垃圾,就直接倾倒在聚集区的低洼处。这些低洼处往往就紧挨着河流。此外,还有很多低洼处或者大坑是由于挖沙或者修建两旁的公路出现的,很多垃圾被直接倒进这些坑里,直接影响了周边草场的生态环境。
由于牧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牧民集中居住点的垃圾也就成了问题。在放牧的时候,他们也会带上一些工厂加工的食品或者矿泉水和饮料。放牧期间吃掉的这些食品,食品包装就留在了草原上。
调研组还发现,牧区地广人稀,
湘潭冷水机组,流动的商店也带来了流动的垃圾。
“牧区的商店是流动的,就像以前没有定居的放牧生活方式一样。他们往往选择在有人家的牧区扎起帐篷,住上1个月,然后再挪到下个地方。”一位志愿者说,以前这样的商店不会留下问题,但是现在这些流动商店产生的垃圾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些商店卖的商品和城市社区小型超市差不多。”
调研组在实地走访一个刚刚搬走的流动商店时,发现商店驻扎地方的公路两旁留有大量的垃圾:啤酒瓶、纸箱子、易拉罐、饮料瓶、各种塑料食品包装。商店搬走后,这些被直接丢掉的垃圾就无人问津了,而在垃圾旁边,就是碧绿的草场和流向青海湖的河流。
青海湖周边的垃圾该何去何从?
对于管理部门来说,要改变目前垃圾的末端处理模式,在环湖周边合理距离内设置垃圾桶;在牧区建立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并且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按照青海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说法,在青海湖环湖360多公里的范围内,有100多人在捡拾垃圾。但是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并没有看到这样的场景,只发现了一个三轮车,上面写着“青海湖垃圾收集”的字样,但是车里只是牛羊粪,没有一点垃圾。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环湖周边,特别是上述私人景点还到处是垃圾遍地的现象。
调研组一位负责人说,根据他们的调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青海湖景区范围之内,旅游集团收集的垃圾只是做了简易填埋,并没有做任何的无害化处理;而填埋的垃圾中,含有大量具有可回收价值的可回收物;至于景区外的垃圾,目前则是处于无人问津的状况。
调研结束后,调研组对如何处理青海湖垃圾、保护好这个美丽的湖泊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和青海省青海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要改变目前垃圾的末端处理模式:
——将垃圾中的所有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可回收物,如塑料瓶、易拉罐、纸箱子等,尽可能做到回收再利用。对产生的垃圾量,尤其是对产生的可回收物做好详细的统计。根据产生的数量,建立起回收处理的系统;
——将旅游景区产生的餐厨垃圾分离出来,做好餐厨垃圾的回收、处理,这将大大减少垃圾填埋中产生的臭味、渗滤液和沼气等问题;
——改变目前简易填埋的方式,实现填埋场的卫生填埋,做好防渗等设施;
——除了景区内,环湖周边也要按照合理的距离设立垃圾桶,让游客能够将垃圾投放到垃圾桶中。
其次,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和青海省青海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要做好针对游客的垃圾回收教育问题,提倡无痕旅游。通过短信通知、培训等方式,提高导游对垃圾问题的认识,提高游客对环青海湖垃圾现状的认识。
对于青海湖周边牧区产生的垃圾问题,调研组认为,一方面,可以根据牧民集中居住区和牧区的垃圾产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根据产生量实行每月运输一次。
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实际,乡镇政府与当地环保组织联合,针对垃圾问题做一些宣传和教育工作,避免垃圾露天焚烧,或者被随意扔到河里和低洼处。
青海湖周边的垃圾大部分都是因为旅游人群进入后而产生的,调研组根据这一状况,呼吁饮料生产企业也要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我们呼吁农夫山泉、红牛、康师傅等饮料生产商通过支持当地环保组织建立适合环湖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肩负起回收和处理这些包装物的责任。”调研组一位负责人表示。
“我们将会持续性地关注青海湖的垃圾问题,而南加有了社会力量的帮助,他将会更加有信心做好青海湖的志愿保护行动。”这位负责人说。
马上就评
莫弄脏了青海湖的脸
原二军
近些年来,随着旅游热的兴起,青海湖在热爱旅游的人们心中名气越来越大:欣赏如大海般的中国最大湖泊、看上百万亩同时开放的油菜花、观世界最高海拔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事、到草原上骑马……越来越多的人涌进了青海湖。如同其他热点旅游地区一样,人们来了,走了,留下了垃圾在这块土地上。
旅游垃圾不是新事物,在很多旅游区都出现过并会继续出现;对于青海湖来说,旅游垃圾也不是最近才成为了问题,早在2005年,就有媒体报道过。然而一直到现在,旅游垃圾问题却依然是个困扰青海湖的大问题,确实需要有关管理部门深思了。
作为位于青藏高原区域的高海拔旅游区,青海湖和内地的很多旅游区相比,生态更加脆弱,一旦这里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就很难再修复好。大面积草场被垃圾覆盖导致的沙化现象已经用严峻的事实警告着人们,保护好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多年老问题,如果不真正重视起来,加以解决,其量变引起质变,导致青海湖周边草原沙化程度进一步加大,想再逆转就很难了。因此,从当下就着手,就显得颇为重要。
要解决青海湖“垃圾围湖”问题,从何处下手?
首先,地方相关管理部门要真正负起责任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目前青海湖也就是环湖几个景区内设置了垃圾桶,而其他地方则没有,并且垃圾处理也采取的是最简单的填埋方式,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对于私人旅游景点垃圾大量产生的现状,当地政府部门应该想想办法,出台一些规范性的措施,从技术角度来说,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并不难。
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也同样重要。很多游客喜欢到青海湖,就是喜欢这里的大美湖泊、大美草原。对此管理部门可以因势利导,加大宣传力度,提倡无痕旅游,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能意识到保护好青海湖和每一位游客都有关系,旅游离开、带走垃圾并不是一件难事。
旅游垃圾导致青海湖周边大片草原面临死亡、沙化的危险,这一情况在其他草原地区也存在。这与我国《草原法》不健全、缺乏对草原旅游环保的管理内容有关。由于无法可依,致使草原环保部门未建立起对旅游垃圾的监督机制,造成一些草原旅游景点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的局面。因此需要尽快完善《草原法》中有关草原旅游环保管理的内容,加大对旅游垃圾污染草原的处罚力度,使环保部门能对旅游垃圾污染草原依法管理,进而建立起草原环保的监督机制。
和重大污染事故相比,旅游垃圾好像不算什么大问题,但对青海湖这么一个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方来说,随着每年近百万游人的到来,日积月累,其对生态的破坏之严重可以想象。保护好这块高原上的“蓝宝石”,让以后来这里的人都能看到她的美丽,需要每一个游客的自觉,举手之劳,便是为保护青海湖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相关的主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