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导读 近日,洛阳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洛阳市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原文如下: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洛阳市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的通知 洛政办〔2021〕6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洛阳市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12月18日 洛阳市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标“两个确保”,全面落实数字化转型战略,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加快打造数字强市,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通过3至5年努力,锚定万亿级经济总量发展目标,构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核心产业壮大为突破、融合应用创新为引领、数治能力提升为关键、数字生态优化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数字化转型格局,全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重点领域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新型智慧城市试点成效明显,关键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率先建成全省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到2023年,数字强市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建成5G基站10000个,数字经济规模突破7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500亿元,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 到2025年,数字强市建设取得突破进展,建成5G基站15000个,全市数字经济规模年均增长10%以上、突破10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二、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一)优化升级网络基础设施 1. 加快建设5G网络。全面启动洛阳市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规模化部署,加快 5G 网络规划和基站建设,以数据业务需求热点为主,加快实施总投资18亿元的洛阳移动5G建设及应用、总投资12亿元的洛阳联通、洛阳电信共建共享5G无线网新建工程等重点项目,优先推进城乡重点区域及重点用户5G网络建设。2023年,建成5G基站10000个,实现城乡5G网络广覆盖。2025年,建成5G基站15000个,形成较为完善的5G规模化网络体系。(责任单位:市通管办,洛阳移动、洛阳联通、洛阳电信、洛阳铁塔) 2. 改造优化宽带网络。不断扩容升级我市城域网出口带宽,持续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扩大光纤网络覆盖,鼓励企业部署千兆光纤宽带网络,城镇基本具备百兆以上宽带接入能力。2025年,力争光纤入户用户占比达到99%。(责任单位:市通管办,洛阳移动、洛阳联通、洛阳电信) 3. 积极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加快窄带物联网(NB—IoT)、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等规模发展,完成洛阳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IPv6改造,在金融、能源、交通、教育、政务等重点领域开展IPv6+新技术试点建设及规模应用,不断提升洛阳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通信能力。2025年,将我市建设成为通达世界、国内一流的现代信息通信枢纽。(责任单位:市通管办、发改委、工信局、教育局、交通运输局、金融工作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洛阳移动、洛阳联通、洛阳电信) (二)加快建设融合基础设施 1. 智慧交通。建设洛阳市智能交通中心控制平台,对主次干道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加强对高空监控和道路动态人像识别前端的扩容建设,实现城市交通的三维立体可视化智慧管理。建设高速公路智能管控平台,利用AR技术实现对高速综合交通运行状况与重点区域实时监控的全息感知和协调联动。2023年,规划100个高空瞭望点位及后台云存储的扩容建设。2025年底,完成300个智能公交站亭建设,全面建成全市5G+智慧交通应用示范体系。(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发改委) 2. 智慧能源。加快新能源充电桩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引进行业内优势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全市充电设施网络布局。建设省市统一的充电设施公共信息智能服务平台,推广河南省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将现有和新建公共充电设施接入平台,提升充电服务智能化水平。做强新能源充电桩产业链,依托交运集团工业公司、凯迈电子、嘉盛新能源、中航光电等企业,扩大充电桩生产制造规模;支持国花新能源等运营企业依托平台开展充电导航、故障报修、费用结算等服务。2025年,全市新增集中充电站7座以上、新增公共充电桩9500个以上,城市区公共充电车桩比低于6:1,优于国家标准。(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住建局、城市管理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洛阳供电公司、城投集团、弘义集团、城建集团、轨道集团) 3. 智慧生态。依托智慧洛阳云平台,建设集数据汇聚、智能分析、指挥调度、考核评估于一体的洛阳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挥平台。探索5G技术在环保监测领域的应用,建设5G+环保监测平台,通过智能操控平台,实时回传无人机巡防、无人船水质监测等高清全景视频数据,实现立体化监控、智能化分析和全联动治理。2023年,建设全市统一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库,推进环保数据资源整合以及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建成数据集中管理和服务的环境地理信息系统。2025年,实现环保监测领域5G网络多样化应用,拓展1—2个智慧生态环保应用场景,全面建成全市5G+智慧环保应用示范体系。(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发改委) 三、发展数字核心产业 (一)培育壮大新兴数字产业 1. 发展软件服务业。加快软件与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向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加快“软件名园、软件名企、软件名品”培育,依托大数据产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北航科技园等专业园区,推动数据服务、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软件服务业发展,争创省级软件产业示范园区;持续壮大中移在线、众智科技、鸿业科技等一批本地骨干企业,加快孵化中小微企业,积极打造软件名企;依托市政软件、建筑设计、探伤检测等特色领域软件产品,加强重点领域示范应用,铸就软件名品。争取更多企业列入河南省软件名企、软件名品目录,引导软件企业推进技术产品创新。2023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202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商务局、科技局) 2. 加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探索AI+新模式,加快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农业、交通、医疗健康等领域应用推广。依托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牵头成立的人工智能赋能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建设寒武纪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培育孵化基于特种机器人三维视觉模块、飞行器AI视觉模组等高成长应用型企业,助力打造中西部人工智能产业高地。联合华为新基建发展中心,推动建设人工智能先进实验室,重点打造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及公共算力服务等“一中心四平台”。支持科大讯飞、清华洛阳基地等人工智能关联企业,在语音识别、芯片设计、机器视觉等方面形成一批系统化解决方案和迭代定型产品,打造一批“智能+”应用场景。积极争创郑洛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2023年,建成3—5个“智能+”应用场景。2025年,建成5—10个“智能+”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弘义集团) 3. 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格局,建设电商区域服务中心,推进“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新模式。持续推进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洛阳信息科技城等省级电商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中浩德电子商务产业园、上九合电子商务产业园、宜阳电子商务产业园、新安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洛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洛阳五洲跨境电商产业园、863创智广场跨境电商培训孵化等平台建设,重点扶持洛阳航远电子商务等100家跨境电商企业发展。2023年,建成11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2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25年,建成3到5家省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信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二)突破提升电子信息制造核心产业 1. 集聚发展光电电子器件产业。突破一批电子器件关键技术,增强创新投入,引进电路板、光纤光缆、关键元器件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重点发展光电连接器、机电组件、线缆光缆等产品。基础材料领域,实施洛宁电子新材料生产基地、含氟电子气体等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材料支撑;光电连接器领域,实施光电基础器件产业园、新技术产业基地二期等项目,提高基础器件的供应能力;光电设备领域,实施丰李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中航光电产业园等项目,加强军转民、民参军的技术转化;光纤光缆领域,重点推进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生产线项目,实现光纤光缆产品突破。2023年,光电电子器件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光电电子器件生产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2. 巩固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落实河南省政府“一谷两基地”的要求,形成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的“研发+制造+应用”发展格局。支持中航光电、凯迈(洛阳)环测、泰斯特探伤等重点企业发展具有核心元器件的新型智能传感器,引进智能传感器设计、封装等上下游企业,推动材料生产、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系统集成和重点应用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智能传感器基地。2023年,全市重点产业领域智能传感器产品和技术服务覆盖率达到50%以上。2025年,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发改委,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3. 持续发展半导体材料产业。依托中硅高科、洛单集团、昊华气体、四丰电子等行业优势企业,加强电子级多晶硅、大规模硅抛光片、电子特气、芯片封装材料等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深化与行业内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适时布局发展碳化硅、氮化镓、金刚石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形成半导体材料产业集聚。2023年,争取半导体芯片用溅射靶材形成研究应用成果,推进洛单集团大尺寸集成电路用硅抛光片项目落地实施。2025年,半导体材料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发改委,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三)加快发展数据服务产业 1. 整合利用数据资源。建设市大数据中心,完善政务数据共享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以政务数据为基础,实现工业、农业、交通、教育、医疗、文旅等行业和领域数据有序汇聚、安全调用,打通企业、个人数据汇聚通道,推进数据资源化。2023年,初步实现政务数据的有序汇聚。2025年,打通各行业、领域数据通道,实现数据互联、共用共享。(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发改委) 2. 建设国家大数据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持续提升大数据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水平,加快洛阳综合工业互联网平台、环保大数据平台等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国家大数据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23 年,集聚行业企业1650家,产业规模突破360亿元。2025 年,集聚行业企业2000家,产业规模突破 5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洛龙区、涧西区人民政府,伊滨经开区管委会) 3. 打造云服务创新基地。加快建设河南移动投资7亿元的中部云基地项目,提升数据存储能力。推动中国移动中部云谷后续项目尽早启动。2023年,中部云基地项目的数字服务云平台具备5500台以上服务器服务能力。2025年,建成云服务创新基地,数据存储功能及应用领域在中西部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明显提升。(责任单位:市工信局,洛龙区人民政府,中移在线、洛阳移动) 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1. 实施智能制造引领工程。深化5G、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加快推进制造业企业实施“三大改造”。重点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行业的关键岗位,鼓励企业通过“机器换人”提高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支持中信重工、一拖集团等企业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扩大智能矿山装备、智能农业装备等智能装备市场占有率。分行业选树一批优秀“智能化改造典型案例”,组织进行现场观摩及宣传推广。邀请服务商开展“入企诊断”活动,重点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性“痛点”“难点”问题,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优秀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2023年,推动1000家以上改造企业实现智能装备广泛替代。2025年,培育智能制造相关试点示范50个,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 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工程。以洛阳综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为载体,依托我市农机装备、矿山机械、有色金属、耐火材料等省级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紧盯高端石化、装配式建筑等产业,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培育完善“1+N”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应用,打造辐射中原城市群的洛阳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区域节点。2023年,培育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突破2000万条。2025年,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突破3000万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通管办) 3. 实施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工程。加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培育,推动制造业企业由单一的产品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鼓励矿山机械、农用机械等装备制造企业将资源向高附加值、高端核心环节聚集。推动家具、制鞋、三彩等消费品行业实施个性化定制生产。支持中小企业与专业化服务企业开展合作,外包非核心业务。加大工业设计人才、机构引进力度,支持有条件的生产制造、科技服务企业延伸价值链,搭建工业设计平台,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整合优势资源,建立工业设计联盟。2023年,建设3家国家级、5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5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2025年,建设5家国家级、1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1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商务局) (二)大力发展数字农业 1. 建设智能农机平台。推动5G、北斗、遥感等技术应用,建设大田种植、畜禽养殖、质量安全等领域农业物联网,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全产业链数据采集,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农业智能监测预警系统。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支撑,加快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实现农机、农具等农业装备运行数据实时感知采集与集成互联,为现代农事管理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撑。2023年,平台监测农业装备数量突破10万台。2025年,平台监测农业装备数量突破15万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工信局) 2. 推广农村电商服务。实施“数商兴农”,进一步完善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加大农村电商人员培训,免费为农村电商从业人员开展政策理论、运营实操等培训。拓展乡、村电商服务网点功能,优化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设置,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能力。2023年,全市电商(淘宝)示范村(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2025年,培训农村电商人员1万人次以上,带动农村电商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 (三)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1. 建设智慧物流。实施物流枢纽智能化建设工程,加快洛阳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支持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洛阳华晟物流园等物流龙头企业,联合普洛斯、中远海运、中外运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共同开展智能化示范应用。依托特色产业、产品,探索发展高铁快运、空陆联运、公铁海联运等新模式,加快推动网络货运产业园建设。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在邮(快)件收发密集区建设公共智能快递柜,依托智能快递箱、智能无人仓、智能信报箱等新型末端设施,构建“无接触配送”服务体系。2023年,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智慧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一单制”多式联运示范平台建成投用。2025年,打造1个以上智慧物流枢纽,构建1—2个无接触配送网络示范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 2. 打造智慧文旅。鼓励引导重点4A级以上景区、博物馆、星级饭店等行业单位开展数字建设,深化开展5G应用;优化完善享游河洛大数据中心及消费平台建设,拓展消费平台流量入口,实现旅游全要素线上交易,建设全产业链的文化旅游消费平台。2023年,打造老君山、白云山、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一批高等级智慧景区和场馆;建设提升“数字龙门石窟”“云定鼎门”“数字隋唐洛阳城”“数字大运河”等一批数字化景区场馆。2025年,实现全市所有A级景区5G网络全覆盖,鼓励3A级以上景区积极开展5G、人工智能、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应用,开发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项目。(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文物局,龙门园区管委会,洛阳移动、洛阳联通、洛阳电信) 五、全面提升数治能力 (一)全面建设数字政府 1. 加快政务网络和政务云建设。加快建设完善全市政务“一朵云”和“一张网”。推动各县区、各部门政务信息化应用系统向智慧洛阳云平台迁移接入,按照“应迁尽迁”原则加快非涉密专网迁移,构建统一高效、弹性扩展、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政务云平台。强化全市电子政务外网管理,实现对市直部门、各县区外网资源开通使用、安全维护等动态管理。2023年,完成各县区、各部门政务信息化应用系统向智慧洛阳云平台迁移接入。2025年,建成基于智慧洛阳云平台的全市政务“一张网”和信息“一朵云”。(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2. 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依托洛阳市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云平台,聚焦政务服务平台、事项、数据“手牵手”建设,提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能力和不见面审批能力,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发展,全面推动国家要求的132项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落地。积极推动服务场景创新,通过系统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实现60件跨事项、跨部门、跨层级联办“一件事”落地,助力打造国内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新高地。2023年,完成市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升级,实现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好办”转变。2025年,推广5G+智慧政务示范应用,完成民生等重点领域数据互通、业务互联。(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 (二)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1. 加快智慧城市平台建设。加快新型智慧城市统一中枢平台建设,实现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数字孪生“一张图”综合监管,打造集态势监测分析、事件管理、辅助决策、联动指挥四位一体的城市运营指挥管理体系。基于数字孪生服务,以政务数据、物联网感知数据、各垂直领域数据的融合为基础,实现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治安、交通、环境、公共服务、舆情等城市运行体征、态势的监测分析及呈现。推动集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社区建设。2023年,建设城市运营中心,建成城市AI中台,打造数字孪生城市。2025年,全面建成全国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发改委、民政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 创新城市服务方式。加快智慧交通设施共建共享,建设洛阳智能交通中心控制平台和交通运行分析系统,实现对城区干线路网整体运行态势的实时感知和协同管理。建设完善洛阳市公共卫生大数据中心,加快公共卫生数据集中共享。加快智慧医院建设,构建家庭、社区、医疗机构三位一体的智慧健康和保障体系。实施教育信息化示范引领工程,建设洛阳市智慧教育平台,积极推进学校无线网络、多媒体教室、远程在线教育等建设。加强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终端建设,建设公安大数据平台,发展新一代警综、移动警务等模式。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2023年,城市服务数字化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25年,实现全市统一的协同指挥调度,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发改委、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卫健委、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 (三)全力打造数字乡村 1. 完善乡村数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水平,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2023年,实现洛阳市20户以上自然村百兆以上宽带网络接入和4G网络全覆盖。2025年,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农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和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持续提升。(责任单位:市通管办、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洛阳移动、洛阳联通、洛阳电信、洛阳铁塔) 2. 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推动“数字党建”,完善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优化升级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推广网络党课教育。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乡村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实现数据线上“领跑”,群众线下“零跑”。提高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数字化水平,加快推进实施农村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工作,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内容,完善服务于市、县、乡、村、户和市县行业部门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发展乡村网络文化,开展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数字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2023年,打造1个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2025年,打造3个以上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政法委,市农业农村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乡村振兴局、民政局、文广旅局、通管办) 六、优化数字生态体系 (一)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1. 打造技术创新平台。以产业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建设为突破,持续推进各类产业研究院、创新平台提能升级,加快各类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科技产业社区建设。加强科研机构建设,重点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按照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支持河科大、洛阳理工、洛阳师范等高校搭建研究平台,建立符合数字化转型趋势的技术创新体系。2023年,推动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成国际一流的智能农机装备创新平台。2025年,建成10家数字经济领域技术创新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改委、工信局) 2. 加快技术转化推广。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加快新产品试用和应用,形成以市场化为核心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持续开展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引导企业成为创新需求提出主体、研发经费投入主体和成果转化落地主体。加大政府对重大创新产品和服务、关键核心技术的采购力度,支持重点软件首版次、重大装备首台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等领域创新产品应用。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亿元。2025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20亿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发改委、财政局) (二) 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体系 1. 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积极引进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等企业落地我市或与我市企业合作,推动我市有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制造企业向云应用服务商转型,鼓励云服务商加大技术、资源和资金投入,为上云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强企业内部、上下游企业、跨领域企业之间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协同与共享。2023年,全市“上云上平台”企业达到1万家。2025年,“上云上平台”企业达到2万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2. 大力引进和培育数字化服务商。引进培育国内外知名数字化服务商,提升智能制造技术支撑能力。积极引进航天云网、SAP等知名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落地我市开展服务;培育支持中信重工、中国一拖等本地优势制造企业转型为数字化服务龙头企业;引导清华高端院洛阳基地、中原智联、中原大数据研究院、赛摩科技等一批本地优秀服务商提升服务能力,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2023年,引进和培育数字化服务商15个。2025年,引进和培育数字化服务商20个。(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 (三)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1. 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强化网络安全架构,保障多种应用场景下的信息通信安全。强化应用数据安全,支持通信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加强灾备能力建设,提高灾害响应能力。开展关键设施和系统安全检查,健全威胁监测、分析通报、处置溯源闭环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通管办) 2. 建立网络安全机制。推广网络安全标准,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网络安全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工作机制,加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应急处置等方面协同,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通管办、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推进。由洛阳市推进5G建设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数字化转型工作,协调重大问题、研究部署重点任务、督促落实重要事项。将数字化转型重点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强化工作督促落实。各有关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阶段目标,加强协同配合,合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各县区紧密结合实际,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政策支持。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级资金支持。统筹市财政专项资金、产业发展基金,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应用示范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小微企业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展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等信贷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三)突出项目管理。坚持项目为王,积极谋划实施一批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性强的市级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各牵头领域要建立重点项目库,依托“万人助万企”活动,对入库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动态管理,推动项目建设,保障项目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力争扩大更多合理有效投资,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增长。 (四)深化开放合作。加强与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高校和龙头企业合作交流,积极举办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大会、高峰论坛、行业技术峰会等活动,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应用推广等交流合作。建立重大承接项目促进服务机制,搭建研究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转移促进平台。 |
|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4-11-24 03: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