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近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制定了《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其中,第三章“总体目标”的第三项“实现以事件、部件为对象,以高效、协同、联动为目标的全流程精细化治理”中提出围绕城乡一体建设、城市综合管理、城市安全运行、生态环境改善、城乡住房服务等重点领域,以数字孪生城市CIM底座建设为基础,以网格化综合管理系统升级为抓手,加快城市精细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将城市空间、城市部件、城市运行动态等要素,通过数字化算法实现全要素治理。 第四章“重点任务”的第一项任务是建设城市CIM底座,对接市时空大数据平台二三维时空基础数据、行业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房屋二三维数据和城市综合管理的业务数据,实现地上、地下、历史、现状二三维空间地理数据一体化管理,形成城市CIM底座。 第四项任务是培育行业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建立健全规建管一体的长效运行机制,信息系统建设与业务流程再造相结合,依托统一的数字底座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重点聚焦建设管理、房屋管理和城市管理等领域,构建基于城市CIM底座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推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变革。 原文如下: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 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推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整体治理能级,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坚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以数字化思维统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以数字化技术赋能标杆场景和系统应用,以数字化方式统筹再造服务和管理流程,全面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行业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发展。 一是坚持三个导向。即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聚焦行业数字化转型堵点卡点难点,回应群众反映强烈的诉求期盼,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通过数字化赋能增效,实现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明显增强,行业产业的升级换代。 二是坚持三方共治。即坚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建共治共享,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全生命周期治理。强化政府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政策制度、资金投入等各方面发挥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导企业积极落实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社会环境,鼓励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的共治模式。 三是坚持三个结合。即远近结合、点面结合和示范与全面推广相结合。结合行业实际,坚持长远规划与近期工作紧密结合,具体场景与基础底座、重大平台统筹推进,先示范后推广,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行业数字化转型将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型: (一)实现以人民为中心,以宜居、安居、便利为目标的全方位数字化管理服务。围绕住有所居、宜居安居目标,针对住房交易、租赁、运维、更新等环节,构建更加便捷、更加精准的智能化住房服务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红色+智慧”宜居服务新模式。 (二)实现以工程建设为主线,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围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个系统”全覆盖,实现“只登一扇门、只对一扇窗、只递一张表、只录一系统、只见一部门”,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办理流程持续简化。围绕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打造在建项目监管系统,达到全过程安全风险可控、质量责任可追溯。通过项目全过程数字化监管要求,推动行业相关企业业务和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三)实现以事件、部件为对象,以高效、协同、联动为目标的全流程精细化治理。围绕城乡一体建设、城市综合管理、城市安全运行、生态环境改善、城乡住房服务等重点领域,以数字孪生城市CIM底座建设为基础,以网格化综合管理系统升级为抓手,加快城市精细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将城市空间、城市部件、城市运行动态等要素,通过数字化算法实现全要素治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领域数字化场景建设,创新智能化自动发现手段,通过线上技术创新推动线下业务流程再造,实现高效、协同、联动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强化后台系统分析和效能监测功能,努力推动“高效处置一件事”向“协同高效治理一个区域”转变。 (四)实现以企业为主体,以智能、绿色、融合为目标的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围绕建筑行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快推进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绿色节能技术等的融合,以创新带动建筑业转型发展。加强信息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实现“BIM+设计、施工、运维”的全生命期建设模式。引导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市场发展,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的项目,培育发展一批示 企业。建立覆盖建设工程五方责任主体的信用评价体系,形成跨区域信用管理体系。 为实现四方面总体目标,到2023年重点完成“五个一”目标任务:一是建设一个城市CIM底座;二是建设一个城市精细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三是建设一批实用、管用、好用的重点标杆应用场景、系统和示范项目;四是培育一批行业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五是完善规建管一体的长效运行机制,配套一批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着眼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打造“物联、数联、智联”的行业数字底座。全面赋能城市建设和管理复杂巨系统,支撑经济数字化形成新供给、生活数字化满足新需求、治理数字化优化新环境,推动三大板块相互协同、互为促进,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重点建设“云网端边安”一体化的数据中台,实现城乡建设管理、房屋管理和城管执法等数据共享,为协同平台建设和应用场景开发提供基础信息支撑。对接市时空大数据平台二三维时空基础数据、行业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房屋二三维数据和城市综合管理的业务数据,实现地上、地下、历史、现状二三维空间地理数据一体化管理,形成城市CIM底座。加快城市管理主题数据库建设,建立面向城市管理应用的空间数据治理体系。 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围绕建设管理、房屋管理和城市管理的管理服务需求,强化数据全程流动,业务流程全程再造,统筹推进“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建成城市精细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形成“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融合创新的发展格局。 ——工程建设综合管理。聚焦项目全生命周期运行闭环管理要求,统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工地智慧监管系统等系统功能。打通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流转链条,实现企业资质、人员资格、项目推进、市场监管、现场检查等各类数据的互联互通及价值挖掘。依托“一网通办”政务服务门户,建设“我要申请资质”一件事,按照“项目全覆盖、业务全流程、数据全归集”目标,持续优化上海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推动立项、用地、规划、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政务服务从网上“可办”向“好办、快办”转化。加强数字化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搭建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审查和监管系统,试点数字化交付,形成数字化监管模式。推进智慧设计、智慧建造、智慧运营,鼓励企业、项目建立适应项目需求的智慧管理系统,搭建项目智慧管理系统与政府“一网统管”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交互渠道及机制,实现政府、企业数据共享,引导行业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 ——房屋智慧管理。聚焦市民群众在宜居安居方面碰到的日常事、急难事、烦心事,构建“乐居上海”系列应用场景,提供便捷的数字化房屋智慧管理服务,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一网通办”功能,构建“我要租房”、“加装电梯”、“我要缴存提取公积金”等“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服务场景,进一步提升群众住房和租房服务便民水平。以“一网统管”为支撑,加强廉租住房配租和供后管理,完善基于运行指标体系的公积金业务信息化系统,简化优化加装电梯项目建设管理流程,加强群众宜居安居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围绕感知、认知、决策和协同四个领域的基础能力,搭建城市大脑的能力模型。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重点应用场景统一监管、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提高系统泛在感知、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力,建设城市管理的预判决策体系,提高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做强市、区、街镇三级平台,实现城市运行全域覆盖、智能派单、分层分级、依责承接、高效处置。 ——城管执法综合管理。深化勤务模式创新,推动执法流程再造,着力拓展分类分级监管机制和“非现场执法”应用,实现手段现代化、工作规范化、责任清单化。深化街道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数字化转型,建设全市街道乡镇综合执法办案系统和城管执法队伍管理系统,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加强执法监督。深化数据赋能执法实践,建设全市城管执法核心业务数据管理系统,加快提高城管执法领域数据治理水平。 围绕安全韧性提升、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双碳目标等重点难点工作,通过跨部门协同选择典型应用场景,建设一批实用、管用、好用的场景和应用系统。通过建设示范项目,体现数字化转型应用的整体成效。 ——城市安全运行韧性提升。全面提升城市运行的功能韧性、过程韧性、系统韧性,从城市运行安全应急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建设应急管理、防汛防台、路面塌陷风险防控预警、城镇和农村房屋隐患管理、玻璃幕墙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等系统和应用场景,动态监测城市运行安全风险,科学分析安全态势,实现突发事件实时调度,智能化辅助决策,有效提高特大城市的综合抗风险能力和智慧管理的水平。系统推进应用场景创新研发和迭代升级,构建城市安全预警体系和预警模型,提高行业智慧管理能级,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城市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围绕地下管网、地下空间、燃气设施、照明设施、综合杆、村内路桥等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全周期,建设一批基于智能感知、自动分析、智慧运维的应用系统以及示范项目,为科学管理、精准养护提供决策支持。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围绕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原有市级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对公共建筑全要素全口径能源监测以及碳排放监测,通过对重点用能建筑的能耗与碳排放分析和测算,形成指导本市建设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实施路径,并通过标准、政策进一步推动全市建筑节能减碳工作。 ——新城数字化转型示范。结合行业特点和新城的发展特色,推进示范项目建设。会同嘉定新城,推进“车城网”国家示范项目建设,建设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城市智能化基础设施融合创新示范;会同临港新片区,推进“临港数字孪生城”示范项目建设,打造集原创技术、应用技术和开发实体为一体的数字孪生城市示范区。 通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生命期数字化监管要求,大力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加强CIM、BIM技术全生命周期应用,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工程建设技术的深度融合创新,通过市重大工程项目推进绿色低碳规划、数字设计、智能建造、智慧运维等技术应用示范,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围绕城市建设和管理精细化目标开展典型应用场景建设,并接入城市精细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体现专业化城市治理效能,培育一批建设行业数字化示范企业,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 按照数字化转型要求,着力消除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政策性门槛,为本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规建管一体的长效运行机制,信息系统建设与业务流程再造相结合,依托统一的数字底座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重点聚焦建设管理、房屋管理和城市管理等领域,构建基于城市CIM底座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推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变革。完善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机制,有序推动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重构数字时代的管理规则,加强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协调联动,建立健全本行业法规框架体系,研究制订数字化转型相关法规、标准和技术导则,建立完善动态更新长效管理机制。 在委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充分发挥工作小组及行业各部门、各单位作用,形成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字标准和数据治理体系。建立重大平台与标杆场景建设“揭榜挂帅”机制,促进多元化建设。建立健全任务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梳理各项工作任务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分工、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强化任务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对行业各单位(部门)的数字化工作任务进行常态化、标准化的效能考核,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和全面落地。 加强各专业领域科技创新工作,强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应用,促进技术集成创新,做好技术保障;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形成高可用性、高响应性以及完备的容灾容错能力,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类安全保护、风险评估与日常监控等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审查机制,确保信息安全可控。 全面强化行业人员数字化意识培养和数字化能力建设,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的数字化综合素养。构建多渠道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深化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全面优化行业人才结构,搭建合理化的人才梯队,满足行业数字化建设与管理需求。建立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专家咨询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专家咨询会议,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高层次的战略决策咨询。 |
|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4-11-23 21: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