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EaBI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EaBIM BIM门户 BIM百家争鸣 查看内容

权威专家解析CIM平台验收要义

2021-5-21 11:22| 发布者: 萧闫子| 查看: 193| 评论: 0|来自: 中国建设报智慧城市 刘苏

摘要: 当前,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方兴未艾,试点城市迈出了智慧化转型发展的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CIM在关键技术研发、标准体系推广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难点。CIM平台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小步快跑、分步实 ...




当前,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方兴未艾,试点城市迈出了智慧化转型发展的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CIM在关键技术研发、标准体系推广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难点。CIM平台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小步快跑、分步实施。


在此背景下,探讨CIM平台如何验收既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又需要面向未来提前规划。本期特邀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遥感应用中心研究员杨柳忠、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来城市实验室执行副主任杨滔、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进双“隔空围坐”,围绕“CIM平台如何验收”进行一场“圆桌对话”。





   Q   

CIM平台搭建后,哪些验收单位具备验收资质?验收程序是怎样的?

A

杨柳忠:

城市级CIM平台建设项目一般属于政务信息化项目。根据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项目建成后半年内,项目建设单位应申请城市的发展改革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等审批部门组织验收。一个CIM项目包含城市建模、数据治理、平台研发、平台应用等内容,专业性较强。审批部门会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测试机构进行数据、功能、性能等方面的全面测试,验收时还会邀请该领域的专家把关。目前城市级CIM平台建成并验收的还非常少,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CIM试点、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试点城市在CIM平台建设上的快速推进,最近几年会陆续有一批城市级CIM平台进入验收阶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会组织专家对试点城市CIM平台建设运行成效进行检查评估。


杨滔:

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建筑信息模型(BIM)管理平台为例,该平台由国家信息中心测试,召集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等专家进行了质询与评审。


彭进双:

CIM平台的验收一般分为初验、合同验收、项目终验。

初验是在项目建设单位完成项目建设内容并完成CIM平台自测后,先由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建单位三方根据合同、需求规格说明书、招投标文件及《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等文件对平台进行检查,判断项目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所有建设内容,并由监理单位出具项目预验收检查报告,检查通过后由项目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进行初验。验收专家的领域跨度大、专业多,需要计算机软件、BIM、GIS(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

与其他信息平台验收程序类似,CIM平台通过初验并且试运行不少于三个月后,由项目建设单位组织符合要求的机构开展第三方测评。第三方测评一般包括验收测评、安全测评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一般情况下,验收测评单位需要具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检验机构认可证书(含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或省级以上(含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单位必须为经省级公安部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审核推荐的等级保护测评机构。第三方测评通过后,由项目建设单位组织使用部门和专家进行合同验收。

合同验收通过后,部分地方项目建设单位向当地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终验申请,然后由信息化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申请终验的项目开展符合性检查,通过后由信息化主管部门出具项目最终验收意见。





   Q   

各地验收团队不同,您认为验收时应坚持哪些共性原则?


A

杨柳忠:

我认为要坚持以下3个方面的共性原则:

对标相关标准。为规范各地CIM平台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联合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等相关司局组织编制了《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标准》《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加工技术标准》《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施工图审查数据标准》等一批行业标准,这些标准现已完成公开征求意见,发布后将为各地CIM平台建设和验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把握平台定位。牢牢把握“CIM平台的核心是现代城市新型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推动城市物理空间数字化的同时,促进各领域数据、技术、业务融合”的定位,验收时既要检验看得到的城市空间数字化水平,也要通过技术测试,检验看不到的平台基础支撑能力。

平衡近远目标。CIM平台是基础性平台,相关技术仍在快速发展,城市高精度模型积累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地制宜划分项目实施周期、合理设置平台建设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是推动平台建设的重要途径。项目验收是对阶段目标的检验,只要实现了项目任务合同要求就能通过验收,不必把模型精细程度高、数据融合内容多、平台功能服务全作为当前项目验收的考核指标。


杨滔:

验收的基本原则是文档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详细设计中明确的功能点得以实现;使用方对此满意;平台整体试运行良好,不会由于某些操作而崩溃。此外,还需要坚持国产化与创新性的要求。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通过“规、建、管、养、用、维”六个阶段,在国内率先提出了贯穿数字城市与现实世界映射生长的建设理念与方式,自主建构了一整套数据标准体系,实现了从核心引擎到上层应用的完全国产化,技术自主可控。在国内BIM/CIM领域实现了全链条应用突破,具有领先性与示范性。


彭进双:

考虑到各地建设需求的不同,我认为,验收时应坚持“符合标准、多方参与、以用为本”。“符合标准”是指要符合与CIM平台相关的技术导则、行业标准和验收标准等的要求。目前相关行业标准正在抓紧制定或征求意见中,验收标准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制定。“多方参与”是指可由项目建设单位及共同参与单位、承建单位、信息化主管部门、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第三方测评机构、专家团队、监理单位、最终用户等共同对项目进行验收。“以用为本”是指平台不能华而不实、不能仅注重展示,应重点关注平台直接或间接支撑用户使用的情况,平台是否好用、管用、实用,可以在平台运维管理端进行使用情况统计,包括各种功能使用次数、服务和接口的调用次数、系统CPU和内存利用率、数据更新频率等情况,也可以采集来自用户的使用意见等。





   Q   

CIM平台搭建后,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验收?

A

杨柳忠:

CIM平台作为城市信息基础设施,通过相对稳定的城市模型对象促进各类数据的融合、平台服务加强与相关业务系统对接,进而促进各领域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因此,CIM平台搭建后,验收重点是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的成效,具体来说,针对平台数据、平台技术能力、平台支撑应用等方面进行验收。


杨滔:

要验收平台最好能做到以下几点:设计功能点详细、运行良好以及建立保障和培训机制。需要注意平台的承载能力,包括并发、高频数据,以及复杂BIM接入之后的稳定性、计算的准确性、操作流程的顺畅性、平台的安全性、数据的安全保障等。验收过程之中,要特别关注CIM平台与电子政务总体架构之间的位置、功能、边界关系,区分平台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自然资源部门的其他系统或平台之间的关系。

彭进双:

总体上可以从平台定位是否清晰、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需求,包括对比需求规格说明书、合同、招投标文件、技术导则、行业标准的符合情况,平台管理和表达模型数据的能力,数据共享更新机制、平台支撑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验收。

当前建议重点关注CIM平台作为基础平台的定位是否清晰、是否体现了平台的两大能力。一方面,是否成为支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工作的基础性操作平台。按照试点城市的经验,可以从工程建设项目的四个阶段智能化审查(备案)的角度入,推动工程建设项目业务协同,创造机制让多方共同参与,使平台具备模型数据特别是BIM模型“自生长”的土壤。另一方面,CIM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基础性和关键性基础设施,是否具有各种模型数据的汇聚管理和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开放的务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要做好智慧城市应用底层支撑,建立可视化运维管理和运行监控,通过“CIM+”智慧应用予以检验和验证。





   Q   

围绕这些验收指标,您认为可以采取怎样的验收方法?

A

杨柳忠:

平台数据的验收,一方面要验收平台的模型数据,是否分级别建设,各级模型是否按标准建设、是否对模型进行对象化和编码化;另一方面要验收平台的关联数据,比如基础地理数据、BIM数据、“一标三实”专题数据等,是否可在线访问,是否建立与模型的关联等。由于平台模型数据和关联数据种类多、数量大,可采用抽查方式进行验收。

平台技术能力的验收,侧重验收平台在基础数据接入与管理、BIM等模型数据汇聚与融合、多场景模型浏览与定位查询、运行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支撑“CIM+”平台应用的开放接口等方面的基础功能,以及平台与应用的松耦合关系,更好地发挥平台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可采用第三方测试方式进行平台功能、性能验收。

平台支撑应用的验收,侧重验收应用系统在CIM平台支撑下,在可视化效果、仿真模拟精度等方面的提升和应用成效。应用部门可用出具使用意见并在现场演示的方式进行验收。


杨滔:

验收时可采用第三方检测、相关业务领域的专家评审和操作、使用方和建设方的试运行以及相关培训工作的反馈意见。试运行的日志要完全客观,并由监理单位进行不定期日常审查。对于系统运行指标,评审专家可进行现场演示测评。


彭进双:

除了采用传统的聘请专家、第三方测评机构等方法来验收之外,可以考虑自上而下出台CIM平台的验收标准或验收指标体系,从平台目标实现、应用支撑、数据共享、安全可靠等方面细化,供地方参考补充,并指导地方CIM平台的建设与验收。同时建议加强平台验收后的运行效能评估,建立执行平台的运行评估指标体系。





   Q   

试点城市CIM平台验收结束后,应该如何推广试点经验?其他地方可以借鉴哪些经验?

A

杨柳忠:

CIM试点、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试点城市,在CIM平台验收结束后,应及时总结项目在制度建设、标准建设、数据建设、平台建设、应用推广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形成CIM平台建设运行材料报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试点案例丛书和培训教材,为其他地区提供学习借鉴参考资料。


杨滔:

验收结束后,应该形成相关的验收文件。承建单位、建设单位、需求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测试单位、评审专家之间需要对平台进行多方面的检验,并尽量在一起公正客观地操作并验收。对于技术文档等,需要提前请专家们熟悉,特别是涉及保密的方面,需要提供相应的环境,请验收技术人员、使用方、专家尽量充分地体验操作。试运行尤为重要,让各使用方都能充分体验,特别需要那些不太熟悉业务的使用者,体验是否便于学习掌握,也同时需要提供培训。对于平台的创新技术和标准,需要及时进行总结,并进行推广。


彭进双:

其他地区可以通过考察交流、专家咨询和培训等方式学习了解先行先试地方的经验和做法。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是政府主导建设CIM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一个复杂巨系统,涉及部门广、对接系统多、沟通难度大,是一把手工程,需要从机制上动员多方合力推进。

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复杂系统工程一般都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定义好CIM平台的建设阶段和层次,设计形成有机统一、协同的试点建设体系,在数据治理、系统平台建设、软硬件环境搭建、智慧应用、措施保障等方面形成分级分工建设指引,指导各级各部门在数据标准贯彻、样例推荐、平台对接、数据共享等方面产生成效。

三是注重基础数据,按照发布的技术导则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地实际需求,分级建立CIM基础数据库,丰富数据资源,建立数据共享和管理机制。

四是抓住应用小切口——四个阶段智能化审查(备案),开展建设规划审查、建筑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等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由人审向机审辅助人审转变,为审批提速增效,进一步辅助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的成效,优化营商环境。

五是以用促建,聚焦本地实际,构建应用体系,围绕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构建“CIM+”应用系统,通过具体应用场景来检验和促进平台的优化,优化后的平台为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撑,形成良性循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4-9-29 14: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