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EaBI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EaBIM BIM门户 BIM百家争鸣 查看内容

从“1.0”到“3.0”,绿色建筑边界在“放大”:访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张宏儒

2020-1-8 10:08| 发布者: 萧闫子| 查看: 354| 评论: 0|来自: 建筑时报

摘要: 今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版正式实施。从2006年的第一版,到2014年版、2019年版的出台,历经十多年的“3版2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和引导我国绿色建筑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个别城市到全国范围, ...

今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版正式实施。从2006年的第一版,到2014年版、2019年版的出台,历经十多年的“3版2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和引导我国绿色建筑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个别城市到全国范围,从单体到城区、到城市的规模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40.webp.jpg

巧合的是,在上海建科集团位于上海莘庄的园区内,有三栋不同时期设计的绿色建筑,分别反映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三个阶段,也被称为绿色建筑1.0版、2.0版和3.0版。

从1.0到2.0,再到3.0版,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建筑师张宏儒和他的团队用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华丽的“三级跳”,如今回看这三栋浓缩了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史的典型建筑,当初的一幕幕还历历在目,令人心潮彭拜。张宏儒说,“绿色建筑从最开始主要是对工程技术目标的追求,已经走向了把建筑作为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载体。”


1.0版:以技术为导向

2002年之前,我国的各种媒体上还找不到“绿色建筑”的字眼。那一年,上海建科集团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生态建筑”的研究,并在其莘庄园区打造一幢以研究展示绿色建筑理念和技术为目标的示范建筑。工程于2004年建成,后获得原建设部首届“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并成为我国首个绿色建筑“三星级”标识项目,因而被业界公认为我国绿色建筑1.0版的经典。这幢生态示范楼集成了国内外十大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例如低能耗外围护、太阳能技术、智能空调系统、雨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等。

作为当时主持设计该项目的建筑师,张宏儒略有些遗憾地说,1.0版的绿色建筑更多的是以技术为导向,从建筑学角度的创作还不充分。虽然当时在建筑设计上也设定了“工作俱乐部”的主题,通过共享绿化中庭、屋顶花园景观、休憩交流空间等设计体现出对使用者的工作文化和身心健康的关怀,并采用了自然通风采光、夏季遮阳、冬季日晒、植物遮阳等一些被动式策略,但由于当时的建筑学还没有充分吸收可持续的绿色设计理念和方法,主要是以设计配合技术目标的实现,因此设计对技术的运用还不够有机。尤其是当时的许多绿色建筑项目,负责设计的建筑师都对绿色技术和相应的设计方法比较陌生,不能将其有机地融入整体建筑设计之中。所以不少1.0版的绿色建筑甚至只是简单地堆砌技术,在后期运营中会发生各种技术之间不太“融洽”的情况,造成了整个建筑并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实惠”。


2.0版:以设计为主导

 吸取了1.0版的经验与教训,2007年,张宏儒和他的团队参与了一幢“很实惠”的绿色建筑。在离此前的生态示范楼几十米处,“莘庄综合楼”将绿色设计和建筑作了更好的结合,以设计为主导,以被动式策略为核心,结合适用、高效、成熟的技术手段,实现新一代更具建筑表现力的绿色建筑2.0版。

相比1.0版,新的综合楼外观极具新意,仿佛一个逐层向外旋转挑出的“盒子”,这样的设计出于遮阳和自然采光的考虑,使得向南的窗户在夏季避免日晒,在冬季则依然能享受阳光。同时,考虑到整个园区的格局与单体建筑的和谐关系,设计时既完成了对整个园区的矩形围合,也形成了一个更近人的对内尺度。相比1.0版技术主导,2.0版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时代精神、企业文化、城市脉络、建筑传统、空间效率、被动式技术等各方面的融合。

张宏儒认为,绿色建筑的意义在于它是“建筑”,而不仅是通过技术组合与计算出来的“房子”,绿色的“建筑”从概念开始就是直接从“绿色”的土壤中成长出来,而不是后来“修补”成符合某种标准的绿色建筑。


3.0版:以精益建造为目标

日前,作为生态楼与综合楼的全新升级之作,莘庄10号楼伴随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3.0版的实施闪亮登场。

张宏儒指出,3.0版的建筑品质优化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精细化建造成为该项目的一大目标。作为上海市首例工程总承包项目,10号楼从项目、设计组织、施工管理等多方面探索一条适合目前多方合作实施精益建造的先进路线,其中包括建筑采用工业装配式设计,大部分构建工厂预制,增加施工数字化、精确度;采用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同时保障两者之间的平稳过渡、无缝衔接。

张宏儒介绍说,10号楼有办公和会议两大功能,考虑到办公楼可实现标准化的装配式建造,因此设计时就将主楼全部作为办公楼,更好地实现集约化生产、工业化建造。而非标准化的会议中心则被安排在辅楼,在施工时也不会与装配化建造的办公楼交叉影响进度。

此外,更关注场地空间与生态性能也是10号楼典型的3.0特征。10号楼的建筑形体设计遵循“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原则。通过采用首层部分架空的灰空间设计手法,在满足功能布局的条件下,增强建筑底部通风环境,局部改善夏季湿热气候,延长过渡季,提高空间使用舒适度。同时,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空间,将实验办公用房置于地上,打造高品质、大空间工作场所,食堂及健身中心置于地下1层,改善了原本局促的就餐环境。还设置了下沉庭院,将自然风、光、空气引入地下一层,为地下部分提供舒适的光环境、风环境以及良好的视觉感受。


 3.0版后,还会有4.0版吗?

刚刚竣工的绿色建筑3.0版已让人惊喜,但张宏儒说,当初设计10号楼时还融入了“生态反哺”的超前绿色理念,但现实中实现得还不多。为此,他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绿色建筑4.0版能逐步实现“生态反哺”。

张宏儒解释说,“生态反哺”设计理念旨在向树学习,模拟自然界“所有东西皆为养分,皆可回归自然”的循环机能原理,运用到人类活动过程中,使生产及生活物质得以不断循环,从而消除传统意义上的“废弃物”观念。而“生态反哺”建筑与园区指的是一项建设活动,从开始进行到建成后的长期使用过程直至可能的拆废及清除,可以对所在小环境,对建设、运行和使用者以及全球大环境带来积极影响。

在湖南醴陵陶子湖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张宏儒正在尝试实现他的“生态反哺”理念。通过利用地形和自然水系、结合蓄洪与下游灌溉功能,打造出303亩人工湖体及周边公园。同时为了提升城市环境空间质量,特别是人工湖的生态环境,设计团队提出在湖中种植不同水草并养殖鱼类。原来,水质变质的原因是太富有营养,通过水草可以转移营养,同时也能为水质做自然沉淀,而水中的鱼通过吃水草能对营养再次进行转移,最后将鱼捞起,水质自然变清。这一自然水体净化过程在张宏儒看来,就很好地诠释了“生态反哺”理念,也为日后其他建筑的生态设计提供了参考。

除了“生态反哺”,张宏儒认为,与真正的使用者有着更密切的联系,也是绿色建筑4.0版值得期待的特点。目前评测建筑是否绿色主要靠测试数据、专家评审,但建筑的实际使用者却参与不多。“我设想,今后建筑师能在项目之初聆听使用者的需求与想法,他们能直接参与设计,并在运行时给出实际的感受。”

让我们期待着4.0版的绿色升级之路,继续精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4-10-29 03: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