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EaBI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EaBIM BIM门户 全球资讯 建筑行业动态 查看内容

5大现象揭秘:建筑业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2019-6-26 09:13| 发布者: EaBIM门户编辑| 查看: 257| 评论: 0|来自: 广联达新建造(id:Glodon-NB) 作者:冯俊国

摘要: 5大现象揭秘:建筑业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近几年,数字战略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数字技术的应用将是各行业面向未来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部分施工总承包企业不仅仅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对企业信息化规划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传统的以企业管理为核心,由上至下的系统应用模式逐渐转变,项企分离,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由上至下规划,由下至上施行的新局面。近两年施工总承包企业逐渐意识到项目是核心,只有项目成功了企业才可以良性发展。以提升项目现场的信息化水平来逐步提升项目整体管控能力是企业信息化的重点。


本文将对项目现场的五种不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来看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是否必要。


现象一、用工难,却不能清晰掌握工人情况


用工难,却不能清晰掌握工人情况。我们先来看一组农民工的年龄统计数据。


2018年农民工年龄分布图


2019年农民工年龄分布图


2018年对120多万农民工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农民工年龄集中在41~56岁之间,男女比例约为9:1,30岁左右的农民工群体数量严重不足。


2019年对250万农民工数据进行了再次统计分析,年龄集中度依然在41~56岁之间,男女比例没有明显变化,一年的跨度,一倍以上的样本量增加,整体走势没有明显的变化。


反映到实际用工体系中,我们会发现,当下农民工工资涨幅较大,出现活难干没人干、伙食不好没人干、现场环境不好没人干等各种现象。同时,高技术工人难找,能够掌握新工艺工法技术的工人更难找。工人找活更多还是依靠熟人关系模式,用工体系中的信任机制严重缺乏。


反映到企业层面,本企业有多少合作工人在项目上工作不清楚,和企业合作的工人主要来自于哪些地区不清楚,每年春节以后工人的返场率如何不清楚,高素质工人情况不掌握。作业效率、作业质量、人员素质、安全意识和劳务成本等更深层面的数据更难掌握。


在生产建造阶段,一定时期内仍将是劳动密集型作业模式。企业能够聚集更多的高素质工人,对项目成功的保障将会更高,产品交付效率、质量也会更好。很多企业现在连在场工人的人数都不清晰掌握,离将其转换为竞争力还有很大差距。


现象二、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形式却依然严峻


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形式却依然严峻。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安全事故与死亡人数统计。


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安全事故统计


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在房屋的生产建造过程中,整体环境复杂,危险系数较高,部分工种属于高危作业工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整体安全形势在大幅下降,但在近4年我们可以看到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却是逐年增加的趋势,安全形势发展不容乐观。


这两年,国家持续加大对施工作业的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强化安全执法力度,企业也随之加强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现在安全已经上升到一票否决的高度,在监管力度强化的形势下,现场安全人员的配置在逐渐提升,工人安全教育力度也在加大,各种安全措施在不断完善,直观感觉整体的安全形势应该是趋好态势,但是数据统计却是不同的结果。


企业设计了几十上百种表格,每年要进行定期安全大检查,依然无法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难道安全管理只能靠运气吗?我们来看看企业对此的探索。


河南某企业在对推行两年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系统中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项目安全隐患出现频率排名和项目安全事故发生的排名完全重叠。一个项目上出现某一类安全隐患数量较多的时候,尽管对发现的隐患进行了及时整改,这个项目这一类隐患产生事故的几率仍然很高。


安全费用投入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什么关系?分包队伍的安全素质评价如何才能客观有效?安全教育执行效果如何评判等一系列问题也许只能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答案,企业对项目安全治理需要有全新的管理模式。


现象三、管理粗放,成本核算难,盈利难


管理粗放,成本核算难,盈利难。某房地产企业发布招标公告,报名者甚多,领取招标文件以后,在截止投标日期到达前,数家施工总包企业放弃投标,原因是其核算后发现无法在甲方控标价范围内实现盈利,就是出现了企业算账都算不赢的现象。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和施工总承包企业的成本管控模式不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企业的高速发展,成本控制体系逐渐完善。以合约控成本,不断通过竞争机制压缩成本,标准化程度高于施工总承包企业。而施工总承包企业大多是事后成本核算,不同的供应商,不同的资金使用模式,不同的劳务分包企业等等对施工总包企业的成本核算影响较大。这就导致施工企业很难掌握准确的成本数据,历史成本数据只是一个参考依据,决策价值较小。通过成本分析找到企业改进提升的关键点,找到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不断的优化生产组织,高效利用资源,观念很多仍然还停在各种交流会议上说说而已,实际项目上,都以各种缘由继续进行粗放式管理。


现象四、认同进度重要性,实操却计划赶不上变化


认同进度重要性,实操却计划赶不上变化。项目的进度管理粗放,行业中一直通行的顺口溜:进度是主线、安全是红线、成本是上线、质量是底线。以进度为主,合理配资资源,形成最优的施工组织方案,这是在项目启动前非常重要的组织活动,现阶段的重视程度却不足。过程中,进度的变化对各类资源的影响评估依靠经验较多,某一个作业内容的延误是否影响关键路径,是否需要发起生产突击来抢回工期,决策依据不清晰,主要通过现场的生产例会进行沟通,大量信息的交互效率低下。所有工程人员都能认同进度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操作中却以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么一句话带走了。


现象五、建筑大国,却没有形成有效的数据资产


建筑大国,却没有形成有效的数据资产。中国作为全球建筑业大国,每年的建筑规模,建造能力都为世界所惊叹。9小时完成的火车站,港珠澳大桥,北京新机场,高速铁路,高效运转的大型火车站,大型桥梁工程等等不断被提及,成为各国网民羡慕的对象,也成为各个国家人们吐槽自己国家建筑情况的参照。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度,一定是有一群能战斗的建筑人在持续的努力奋斗,其中肯定有佼佼者。但是,到今天中国人却还没有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人管理工程建设的标准信息化系统,各类数据的采集严重不足,项目结束以后数据的生命也同步结束,不能形成有效的数据资产,更无法支撑数据的高价值应用。


以上这些现阶段建筑业存在的各种现象,有大有小,但都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出建筑业的现状——信息技术应用和数据应用匮乏。近现代工业领域的发展及其快速,取得巨大突破,流水线、工序可以管理到分秒级别。在其进步的背后,信息化技术和数据做出了重要贡献。农业领域在固有印象中一直是一个落后的产业,但是解放后我国人口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食物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除去产业模式的改变,各类技术——育种技术、肥料管理、灌溉技术、温室大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都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发展脚步还在加速。


从行业的类比到建筑业自身的现象反馈,我们不难总结,管理不应成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模式。项目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实时、动态获取数据,需要能够实时感知项目整体状况,不同角色可以高效协同完成信息交互,这些恰恰是数字技术能为我们做出的贡献。现在,有很多施工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尝试进行转变,但长期形成的惯性一下子很难转过来,变革的挑战非常艰巨。这种背景也催生了另一种现象:大型施工总承包企业重视信息化战略规划,重视大型项目的试点应用,但全面推行行动力不足。中型企业观望多,实践少。反而一些每年只有10~20个左右项目的公司却实现全面应用,力度较强,执行效果逐渐显现,不断探索公司发展之路。


对大多数建筑从业者来讲,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共识现在越来越一致,但是如何转型升级,各个企业视角不同,所处位置不同,实际动作也不同。在此,我们希望这些现象的阐述,能够对在建筑业转型升级口号中茫然无措的建筑施工企业有所启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4-11-24 09: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