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EaBI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EaBIM BIM门户 BIM专题 查看内容

广联达:建筑业信息化沙漠中的“隐形冠军”

2018-10-8 10:05| 发布者: EaBIM门户编辑| 查看: 364| 评论: 0|来自: 证券时报

摘要: 广联达:建筑业信息化沙漠中的“隐形冠军”

购房者通过VR技术定制自己想要的房子格局,服务商根据个性化需求做出标准数据模型,建设方拿到数据后在预制工厂定制标准化部件,施工方则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整合进度跟踪、物料跟踪、质量安全巡检,从而更智慧、更安全、更高效地现场装配施工,直到一个可以在温度、湿度等多维度实现自我调节的“建筑生命体”最终交付……这就是广联达正在发力的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图谱中的若干片段。

广联达被视为中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沙漠”中诞生的一株绿植,经过20年的发展,成长为这个垂直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从行业来看,作为重要布局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广联达不断实现为建筑产业赋能,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从资本市场视角来看,作为A股首家从事建筑信息化业务的上市公司,广联达则拥有“营收和利润连年增长”、“低频融资、高频分红”等多个标签,在整个A股市场中都较为罕见。

“信息化沙漠”中开荒

多年来,建筑一直被视为一门“遗憾的艺术”。建筑行业虽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以上,但是受制于野外作业等客观条件,这个行业也一直是我国主要行业中信息化程度最低的垫底者。

我国的建筑业信息化率仅为0.03%,与国际建筑业信息化率0.3%的平均水平相差10倍,与农业一道,排在信息化程度倒数两位。这直接导致产值利润率的不足,在21世纪初,中国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欧美国家的4%,3.5%左右的产值利润率也仅相当于工业产值利润率的一半。从发达国家实践来看,信息化手段才是建筑企业面对激烈竞争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广联达正是在建筑业这个信息化“沙漠”中诞生并成长起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现任广联达董事长的刁志中当时还在北京石化工程公司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他和同伴开发的预算软件不仅在中石化内部得到了应用,而且在同行企业中风行。刁志中想,这是否可以转化成商机呢?于是,1998年,广联达的前身广联达慧中软件正式成立,由刁志中等7名自然人以现金出资,建筑信息化领域的“拓荒”之旅正式起步。

但真正深入建筑行业信息化并非易事。首先,需要精通建筑和软件两大跨越性行业;其次,建筑行业产业链长,区域市场分割,要全部掌握要点和痛点很难;第三,企业痛点和解决方案要与政府监管要点相结合,实现政策、技术和市场的统一权衡。广联达选择的切入点为工程造价软件。刁志中介绍说,“公司创业前夕,软件厂商比较集中,而且以用友为代表的财务软件已然兴起,通过深入的市场分析,公司决定在软件热潮中,选择竞争少、前景好的造价软件来作为公司业务。”

我国建筑业的庞大体量测算,建筑业信息化率每提升0.1%,就会带来近200亿元的增量市场,而造价软件是市场最大的细分领域之一。然而,当时中国市场上已经有百余家造价软件公司,广联达如何才能突破竞争重围呢?刁志中回忆说,要想突围,必须找到刚需,然后去做定位,做规模化的产品;进而专注聚焦、快速发展。实际上,广联达成立最初阶段并没有盈利。数年之后,公司才终于依靠计价软件获得第一桶金,但整个团队没有分享利润,而是看准算量市场,持续投入算量研发。此后,广联达慢慢步入持续发展期,刁志中及其团队将关注点放在做好产品以及布局建设全国的服务体系上。

这种策略事后被证明是正确的。从1998年成立到2008年的10年间,广联达的企业客户超过7万家,累计使用者达32万,在建筑行业软件市场,市场份额超过50%,年产值超过两亿元。业绩稳健增长下,公司2010年成功登陆中小板市场。

造价及施工业务相继发力

工程造价业务是广联达连续多年营收占比最大的板块。2018年上半年,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超过71%。

广联达的工程造价业务板块主要包括工程计价业务线、工程算量业务线和工程信息业务线,三条业务线都大大提高了计量工程师在实操层面的计算效率和精准度。刁志中介绍说,根据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层次不同,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化也可以分为不同阶段。“工程设计信息化阶段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设计软件的出现,它使工程项目建设进入"甩图板"的变革时期,成就了一批设计软件企业;接下来的工程造价信息化阶段则从1996年开始,由于工程造价软件的出现,工程项目建设进入"甩计算器"阶段,广联达当时进入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化领域,通过多年实践来看,工程造价软件系列始终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事后证明,广联达的这次拓展,实现了市场、技术与政策的步调一致。21世纪以来,城镇化使建筑行业进入持续多年的高景气周期,保障房建设成为政府重要着力点,广联达造价业务板块乘风而起。尤其是2012年,住建部公布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新规范将原来的6个造价专业精细化为9个,新定额销售使广联达的更新收入出现大幅增长,在行业中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在造价业务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广联达开始进军工程施工业务。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和产品成为公司发力施工信息化业务的突破口。工程施工是建筑行业里周期最长、资金占用最大、效率最低、问题最多的阶段。在我国大型建设投资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平均出现20%的时间延迟,80%的项目会预算超支。以BIM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三维建筑信息模型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困境。广联达2009年曾与斯坦福和马里兰大学合作进行BIM研究,2010年在广联达大厦项目就有了BIM应用。如今,广联达的BIM建造类产品已在住宅、商场、综合应用体、机场等千余个项目中应用。仅在2017年,公司BIM重大项目就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项目管理平台”、“北京新机场BIM应用”及“万达筑云总发包平台”等多个。

向施工业务领域的拓展,再次验证了广联达的战略清晰和目光长远。近年来,多国都通过实施补贴、发布指导意见、发布规划等方式,促进BIM技术的应用,中国多地地方政府也均出台了关于推进BIM应用的政策文件。住建部2018年批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正式实施,进一步推进了BIM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

目前,广联达的施工业务板块已经囊括了BIM建造、智慧工地、数字企业三大业务线。虽然这些业务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2017年,广联达施工业务板块整体业务营收已经接近5.6亿元,同比增速超60%;其中BIM建造业务收入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100%。

两大业务板块平稳拓展的同时,广联达的国际化进程也正式起步。目前公司已经在美国、芬兰、英国、新加坡等地设有子公司,开拓欧美和东南亚市场。截至2018年年中,公司海外业务已经实现营业收入6600万元。

搭建生态型平台

经历了“甩图板”和“甩计算器”两个阶段的变革之后,我国建筑信息化的脚步并没有停止,第三次浪潮迅速来临。

刁志中分析说,更加开放的全球化竞争与协作、突飞猛进的技术发展、工程规模的复杂化,以及迫在眉睫的能源与环境问题,都要求建筑行业以速度更快、节能更多、成本更低、风险更小、管理更科学的方式发展。这是一次涉及设计、施工、运营、商业等项目全生命周期工作的巨大变革。“如果说前两次浪潮是基于岗位作业层面,发挥的是替代手工的价值,那么,第三次浪潮将是兼顾效率和效益提升的管理信息化浪潮,这次浪潮所要解决的,是企业从思想和运营整体上的提升。”

云服务转型成为广联达应对第三次变革浪潮的路径之一。其中,公司的云计价平台可以实现多终端、多用户的业务协同,能够为计价客户群提供概算、预算、结算阶段的数据编制、审核、积累、分析和挖掘再利用等全方位服务,使造价工作更高效、更智能。2018年以来,造价业务板块云转型区域由6个扩大到11个,转型业务范围也增加了工程算量业务,使得云转型相关新签合同额快速增长。

施工业务三大解决方案,则涵盖BIM5D、BIM模架设计、斑马进度、智能安全帽等20余款核心产品,同时也同步实现“云+端”。这种模式迅速形成连锁反应。通过“云+端”的产品架构模式,广联达专业应用板块汇集建设工程信息、人员信息、建筑物信息等多方为一体的大数据资产,经脱敏后,并最终形成大数据平台,可为产业提供更有价值的增值服务。刁志中介绍说,截止目前,公司大数据已经为贵州公共资源交易、云南建投等典型单位提供大数据服务。

同时,利用产业数据优势,广联达还逐步形成数据风控模型,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广联达旗下已成立6家类金融公司,业务涵盖保理、融资租赁、小贷、金融服务等。截至2018年,累计发放贷款超过3.44亿元,同比增长150%,所放贷款拨备覆盖率100%,无不良贷款,无应收未收利息。

如今的广联达,虽然依旧围绕建设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产品和服务,但是业务范围已经从最初单一的预算软件逐渐发展为包括工程造价、工程施工、工程信息、工程教育、企业管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新金融等十余个业务,近百款产品。按照刁志中的构想,广联达通过真正利用BIM、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结合先进的精益建造理论方法和管理方式,构建项目、企业和产业的平台生态新体系。

2017年,广联达发布《数字建筑白皮书》,被视为行业内的一件标志性大事。其间,广联达首次提出“数字建筑”新理念,并明确了“二次创业”和打造“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刁志中以“点、线、面、体”四种维度解析了建筑业数字化的进程。其中,“点”即各单岗位工作的数字化;“线”即项目管理各条线的数字化;“面”则具有平台属性,其将项目、企业和行业层面的各条线分别打通,从而实现横向的价值链整合;最终经过产业协同的不断创新与生态体系的深度融合,最后互相连接形成了建筑行业的“体”。

“这些协同面互相交错融合,推动了产业经济的不断升级,形成新型经济体,实现建筑业全生命周期、全企业、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生产要素的数字化变革,进而实现真正的数字建筑业。”刁志中指出。

独特的资本标签

经过20年在垂直领域的持续深耕,对于如今的广联达而言,不论是通用软件开发商还是行业内竞争者,都难以短时间内撼动公司的领跑地位。

2010年的上市,成为广联达迅速发展的起跑点。从上市前的3.4亿元资产,到如今的46.3亿元资产,借用资本的力量,广联达内生外延双腿齐跑,成为名副其实的中盘成长型白马股。在A股市场,广联达有不少罕见的标签为投资者所公认。其中,主要财务指标连增,上市7年营收复合增速达到26.7%,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到17%。在2015年,广联达出现过一次短暂的业绩滑坡,主要原因在于国内GDP及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放缓等外因,以及公司主动加大战略转型升级投入、实施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等内因共同导致。那么,在地产调控再度压顶的背景下,公司未来收入和业绩增速会否再度下降呢?

刁志中认为,广联达公司产品面向的是整个建筑工程领域,包括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基础设施建设等,而受政策调控的商品房只是民用建筑里面的一个类别。同时,公司客户群体包括建设方、施工方、中介咨询公司、设计院、设备材料厂商等,对公司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建筑总量而非建筑的结构,因此受房地产调控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低频融资与高频分红,使广联达也成为A股市场中典型的“现金奶牛型”标杆企业。

除了2010年首次IPO募集14.5亿元资金之外,广联达上市以来便再没有通过发行股份融资;2016年,公司通过公司债形式融资10亿元,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这也成为公司上市以来的唯一一次直接融资。刁志中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广联达具备融资渠道,但也谨慎使用融资机会。“两次融资,一次解决发展的资金瓶颈,一次优化资本结构。”

另一方面,从2010年上市开始,广联达保持着每年分红的记录,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从1亿元到3.3亿元不等。“广联达从2007年至2017年10年间创造了33亿的净利润,现金分红额就达19亿。较强的盈利能力是公司低频融资、高频分红的基础。在公司有能力、不影响经营、不影响战略推进的前提下,广联达希望能够为股东多分得一些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推动公司投资价值稳步上升的动力之一。”刁志中表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4-11-23 22: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