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一、BIM建模的发展趋势:自动建模为主、手工建模为辅 改进,记录,反思,总结,BIM建模的发展方向与行业推广BIM技术的工作误区! 关于BIM建模的分析,其实有一个大的趋势是显然的,那就是: BIM建模的工作会大量固化成软件功能的功能! 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建模交给软件,思考、分析、决策交给专业技术人员。 以制造业的工厂发展变革做参考,理解起来就会很形象。车间里面,谁在干活?流水线的生产机器!同理,那么,谁来建模?自然也就是建模软件! 我们以结构专业建模为例,其实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结构建模有90%的工作其实是多余的,只要PKPM结构计算软件愿意,由结构计算模型生成的PKPM的结构设计模型就可以满足结构设计模型90%的信息量,剩下的10%,就是结构深化设计建模工作。 所以从这个角度,PKPM的封闭其实是在促成revit等建模软件的火爆,增加revit上面的工作量。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再深入,可以得出一个论点: 手工建模与自动建模的分工就是,创意多的工作越需要人的手工建模,创意少的工作越需要软件的自动建模。不仅仅是结构设计专业这条线如此,水、暖、电、建筑、装饰、幕墙等,均是如此。 所以,当BIM软件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建模这条业务线需要的技术人员会很少很少。就像一个智能车间,里面只有监控人员和维修人员。
二、行业BIM推广工作思路再思考:真的需要那么多人掌握BIM建模技能吗? 从这个角度出发,当前行业推动BIM的思路,或许值得重新思考。 当前行业推动BIM的思路,是希望像当年CAD甩图板一样,人人会用CAD = 人人会BIM建模。 但是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需要人人会BIM建模吗?BIM建模是要让软件技术来承担大头的! 其实,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得出的方向,应该是发展提升信息自动化建模技术与信息资源共享复用技术,而不是推动BIM建模技能的普及。 很可惜的是,我们当前行业的认识,却是要让更多的人掌握BIM建模工具,而不是扶持提升BIM软件技术产业的自动化建模技术、信息资源共享复用技术!
三、国产BIM技术打通的可行性:现有技术是成熟的,需要协调好利益关系! 记录,反思,总结,国产BIM技术打通的可行性 也不是。比如国内的混凝土浇筑结构专业的方案-设计-计算-出图-深化-出量这条线的BIM技术,就成熟了。但就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结构设计BIM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原因就是: 结构方案——PKPM 结构计算——PKPM 图纸设计——天正、鸿业等(此处可能有错误) 图纸深化——中望CAD、欧特克CAD 结构算量——鲁班、广联达 之间,没有去主动支持数据标准统一。 技术上根本没有问题,PKPM、鲁班、广联达等等都是原生态BIM技术的,但是利益上没人去协调、整合、妥协。 很多话有头有脸的人不方便说,因为说了不一定能改变现状,但是总得有人指出来。 不然,脱离建筑行业信息化地气的政府建筑管理部门与相关技术协会,根本连问题在哪里都不知道。 虽然刚开始说的人少,作用小。但是总归有作用。慢慢会发酵形成集体认识。 其它的专业,比如水系统、暖系统、电系统,等等,同理路桥、隧道等领域,都可以往这个技术方向努力。一旦这些技术打通工作完毕,欧特克BIM产品系列,就被中国的BIM软件力量给包围围剿了,只能占住某几个高端BIM技术阵地。 关键是,统一标准很多人说,却被引导成了统一应用标准。 而不是统一:数据标准 一词之差,目标、效果、路线,截然不同。 现在我们中国行业的大量工作就是在做应用标准。
四、行业性BIM数据标准的重要性:当我们弱小的时候就要抱团! 记录,反思,总结,关于行业性BIM数据标准的讨论。 关于行业数据标准是交给行业性协会来统筹,还是交给市场竞争来胜出佼佼者? 这个话题和经济模式是计划体制化多一点好还是自由市场化多一点好,是一个性质的事情。 当国家经济水平弱小的时候,为了集中行业资源加速走过他国经济体走过的路径,在基础层面建立能够与他国经济产业抗衡的实体,就需要计划多一点,当经济体走到一定发达程度,没有可以参照的成熟对象学习的时候,就要开始让自由多一点,以避免产业发展僵化失去活力。 为什么我国汽车产业过早自由化导致今日国产汽车技术产业全面沦陷,为什么高铁产业及时利用体制力量利用最小的成本获得了国外的技术孵化出了国有高铁产业。 就是对计划与自由的把握的两个经典案例。一个是失败的,一个是成功的。 回到BIM技术产业,我的基本论点,就是国产BIM技术有很好的基础,但是不管哪一个单体企业,和国外BIM巨头相比,都是矮子vs高个子。 这种情况下,就要强化行业的集体性,自由,我们已经给了中国BIM软件产业(从1997年几家算量软件公司创建算起)20年了,但是结果就是都还没有冒出参天大树。所以,强化集体性,有助于BIM技术产业齐心协力共同打造发展基础。等大家一起长个了,再多提自由性互相厮杀竞争。不然,就是统统长不大沦为别人的附庸。 (江西建工蔡强观点: 和而不同,君子之道。当年推行平法表达,极大的提高了建筑产业的工作效率。但同样的,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住了设计师的创造力。 先说一说软件的统一,就如同世界上不应该只有苹果手机与视窗操作系统一样的道理。而用户的体验恰恰就是应用体验。就如同司机不会在乎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自动变速箱的具体工作参数。百花齐放才能够细分市场,他很可能会在乎具体的加速性能。
请注意,市场行为往往会带来兼并重组。公司哪里来的这么多的资本呢。因为用户用工作的软件做了投票。这是市场的行为,总比我们过多操心。但还好,也让人值得高兴的事,毕竟还有达索这样的公司。)
五、要不要结束国内BIM技术军阀混战:不自己内部抱团必然沦为外部强大力量的附庸 改进,记录,反思,总结, 对中国BIM技术发展力量的思考。 如果中国业界推动BIM技术仅仅是在应用层面下功夫,那么就会受制于国外BIM软件技术与中国建筑业务技术规范与管理制度的融合程度。 虽然广联达、鲁班、鸿业、PKPM、上海交大BIM技术中心等国产软件也在努力,但是由于缺乏结盟合作意识,在BIM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层面无法形成一股足够强大的实力与欧特克、本特利、达索、图软、内梅切克、Tekla等等各领域的BIM巨头相抗衡,而选择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各军阀的依附式发展路线。 比如PKPM选择了本特利; 比如广联达选择了欧特克; 比如鸿业则选择了itwo与欧特克; 这些企业的滑稽之处就是没有想过国产BIM技术团结一致。所以说,军阀路线(看住自己的,伺机去抢别人的)思维模式是降低中国人战斗力的致命性bug。宁愿标榜今天和这个国外BIM巨头结盟了,明天和那个国外BIM巨头结盟了,却从来不积极去追求国产BIM技术的结盟。 理论上,P-BIM似乎是解决军阀混战的一个希望,但是实力还是远远不够,如果得不到广联达、鲁班、鸿业、PKPM、上海交大BIM中心等等集体性的支持,单靠设计院、施工单位的信息化部门(= 软件开发的吃瓜群众),力量远远不够。 |
|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4-11-24 03: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