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8月21上午10:55时,中国尊结构工程全面封顶!自此,北京有了新的建筑天际线。高度528米! 中国尊由中国建筑承建,于2013年7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12月10日地下结构全面封顶;2015年9月结构高度突破100米,2016年3月突破200米,同年8月18日突破300米,11月9日突破400米,2017年6月突破500米,8月18日,中国尊塔冠钢结构吊装完成,外框106层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成,北京第一高楼结构顺利实现封顶! 中国尊用地面积114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35万平方米,地下8.7万平方米,建筑总高528米,建筑层数地上108层、地下7层(不含夹层),可容纳1.2万人办公。 京城第一高楼变迁 1990年,京广中心竣工——统领“京城第一高楼”15年; 2005年12月16日,249.9米的北京银泰中心封顶,并于2007年8月1日正式竣工,刷新北京第一高纪录。 2007年10月29日,国贸三期封顶,以330高度保持北京第一高至今(旁边260米高的财富中心三期还来不及建成就已经失去了争抢机会)。 2017年8月21日,随着常振明宣布“中国尊”的封顶,北京第一高正式易主。528米,中信中国尊来了! “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今天,中国尊在北京的第一高不光是在物理高度上,更多的是灵魂上的各种第一高! 中国尊位于北京市朝阳区CBD核心区,总建筑高度528米,地上108层,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地下7层,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基础埋深约37.8米,建成之后将成为北京第一高楼,成为国内也是世界上8度抗震区的最高建筑。 开工建设 中国尊重大工程进度回顾 2010年12月21日,中国尊Z15地块成交; 2013年7月,中国尊正式开工; 2017年8月21日,结构全面封顶! 工程主要结构体系由外框筒和核心筒组成,其中外框筒由巨型柱、巨型斜撑、转换桁架以及次框架组成。巨型柱位于塔楼角部,贯通至结构顶部,并在各区段分别与转换桁架、巨型斜撑连接。巨型柱底部截面形状为多边形,中部及上部为矩形,采用多腔钢管混凝土柱。在设备层及避难层共设置8道转换桁架,其杆件截面采用焊接箱形截面。巨型斜撑沿各区外皮设置,也为焊接箱形截面。次框架包括重力柱和外环梁,均为焊接H形截面,其仅承担本区重力荷载,不参与整体抗侧。
▲2016年8月18日,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施工至第70层,结构高度达到333米,超过北京国贸三期,登顶北京第一高度。距离其528米的总高度还有38层的距离。
▲中国尊项目位于北京朝阳区CBD核心区,总建筑面积43.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35万平方米,地下8.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528米,除了地上108层外,地下还有8层(含夹层)。总投资240个亿,超过中国第一高“上海中心”的投资额近90亿元。项目创造了8项世界之最、15项目国内纪录。
8项世界之最 1、按抵御8度地震烈度设防的世界最高建筑——528米; 2、全球超高层建筑中最高最大的室内观光平台(净高约18米,挑空3层的无柱空间,360度俯瞰北京城); 3、世界最大截面的多腔体钢管混凝土巨型柱——64平方米; 4、双轿厢电梯(观光穿梭电梯OS-01~03)提升高度全球最大——508米; 5、施工用跃层电梯(TX-01)提升高度全球最高——514米,提升速度最快——4米/秒; 6、世界房建施工领域承载能力最高、面积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顶升钢平台--4800吨,1849平米,12个顶升支点; 7、全球地下室最深、层数最多的超高层建筑。 8、全球底座面积最大(6084㎡)的超高层建筑。
15项国内纪录 1、国内第一个业主主导,采用EPC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特大型开发工程; 2、国内第一个采用双总包施工管理的超高层建筑; 3、国内超高层项目地下室层数最多:8层(7 层和一个夹层); 4、国内室内空气品质最优的超高层建筑; 5、国内高强度钢材(Q390)用量最大、比例最高的建筑; 6、国内民用建筑基坑深度最深:-40米; 7、国内底板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方量最大:5.6万立方米; 8、中国建筑师主创设计的最高建筑物; 9、国内巨柱翼墙厚度之最,墙体厚度最大为2400mm; 10、国内房建领域直径1200mm旋挖钻孔桩之最:有效桩长达54.6米; 11、国内底板首次使用直径40mm,HRB500级钢筋,超过1.7万吨; 12、国内最大内灌外包C70自密实混凝土多腔体巨型柱,单个巨柱截面面积约90㎡; 13、国内第一个采用“临时/永久”结合消防水系统,实现临时消防与永久消防的无缝连接; 14、国内第一个利用PW协同平台,实现从业主、设计、监理、总包、各专业分包的全面协同的项目; 15、国内第一个利用BIM模型、三维扫描等技术辅助项目管理,从设计、施工到运维阶段全生命周期的项目。
以下为建设过程实拍:
▲2011年9月19日“中国尊”项目启动仪式。
▲2012年9月起开始打入地下桩。2013年7月29日开工建设。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
▲2014年4月27日,中国尊大厦的超厚大体积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正式完成。 中国尊大厦基坑深度38米,局部达到40米,是中国未见、全球罕见的超深民用建筑基坑,创中国超高层建筑基坑深度之最。其基础底板东西长136米、南北宽84米。底板浇筑总共分三次进行,总体积达到6.2万立方米,约相当于30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其中塔楼区、过渡区底板厚度分别为6.5米、4.5米,一次性浇筑混凝土5.6万立方米,成为北京市一次性混凝土浇筑的最大底板。为实现不间断浇筑,项目动用200台混凝土罐车、组织2000余名建设者共同参加会战。底板的浇筑完成与下部896根基础桩形成坚实有力的基础,共同托起未来拔地凌空的528米高摩天大楼。 如此罕见的基坑深度、筏板厚度和一次性浇筑的超大体量,再加上北京CBD核心区复杂的交通现状,对浇筑部署和交通疏导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考虑到交通影响浇筑,为保证运输效率,“中国尊”大厦项目部给每家混凝土供应商制定了一条运输路线和一条备用路线,同时设立7个距离工地半径不足一公里的“压车区”,一方面缓解作业面车辆积压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堵车造成混凝土不能及时运抵的问题。经过多方论证,编制了严密的交通组织方案,尽最大可能减少对路面交通的影响,创造性地使用了“串管加溜槽”的施工方法,在施工场地非常狭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混凝土的输送效率,在93小时连续浇筑期间,实现了交通零事故、零投诉,浇筑一次成优,创造了北京建筑业的新奇迹。
▲2014年5月15日,中国尊大厦钢结构工程施工全面启动。 中国尊大厦地下室为巨型框架+混凝土核心筒(型钢柱+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共8层,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4根平面尺寸为34.39米×32.79米巨型钢柱,固定在近5.6万立方米,厚6.5米的巨大混凝土底板之上,与翼墙、核心筒钢板墙等共1.35万吨钢构件一起,筑成中国尊钢结构主楼的坚实根基,共同托起拔地凌空的528米中国尊大厦。 超长超重构件多,吊装测量难度大;构件板厚种类多、不同材质相互焊接,坡口形式、焊接种类多、量大;高空横焊缝、立焊缝多;工期紧、场地狭窄;土建结构与钢结构交叉点多,管理、协调量大,施工难度空前。 自2013年前开工以来,中国尊连续创下了一系列首都建筑业新纪录,先后完成了896根工程桩施工;地下40米深坑的土方作业;在连续93小时内完成了创造北京乃至全国纪录的5.6万立方米大体积底板混凝土浇筑;2014年12月10日实现了地下室全面封顶。
▲2014年10月建设现场。
▲千名工人进行钢筋绑扎劳动竞赛。
中国尊建设者创造性地在-38米的坑下搭建起了一座东西长138米、宽20米、高27米的钢结构平台,打破了施工零场地的困局,先后完成了896根工程桩施工、20000多吨钢筋绑扎作业。 ▲2014年12月10日,中国尊项目地下结构冲出地平面,实现全面封顶,并开始上部工程施工。
▲2015年3月中国尊大厦项目主塔楼智能顶升钢平台体系安装完成。该体系为世界房建施工领域最重、面积最大、承载力最高、世界首次与大型塔吊一体化结合的钢平台体系。
▲2015年9月14日零时30分,随着19.04吨重的第24节3GBQ—3钢板墙构件在大厦西南角缓缓落入指定区域,准确就位,智能顶升钢平台将核心筒钢板墙从97.7米顶升至102.1米。中国尊主塔楼施工顺利突破一百米大关。
▲2015年9月28日中国尊结构高度突破100米。
▲2016年3月31日,随着第40层核心筒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项目结构高度突破200米大关。
▲利用钢平台封闭的立体空间,中国尊项目在不同作业层形成流水,同步进行钢结构吊装、焊接、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预留预埋等施工工序,固化各项工序插入及完成时间,使核心筒各项施工工序操作规范、简便,工作面移交控制,将平台空间打造成工厂流水线,提升核心筒施工现场工业化程度,使得核心筒施工节拍稳定在5-6天一层。
▲全球首部超500米跃层电梯正式在中国尊启用。是全球速度最快、行程最大的跃层电梯。
▲2016年8月19日,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尊”。 “中国尊”计划2017年7月30日结构封顶,2018年10月竣工,到2019年3月交付使用。中国尊建成后,将成为北京第一高楼,并成为世界上第一栋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建造的500米以上的摩天大厦。 视觉效果 曲线优美,身高约500米的“中国尊”是以灵动的弧线构成,因此虽然高大,却不失婉约,简单的建筑线条看起来极具以柔克刚的效果。如此的设计不仅是为了追求耐看的视觉审美效果,同时也是出与构建设合理建筑结构的考虑。 曲线的以柔克刚,这“刚”指的就是北京春秋冬三季刚劲的风,弯曲的立面和接近圆弧形的边角平面有效减少风荷载,楼塔顶透气/雕塑式的设计能减少顺风向和横风向荷载及加速度。 首先在防震方面,设计方在结构体系的牢固性、构件使用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充分考虑。 同时考虑到本塔楼高度远超过了中国设计规范的有关限值,设计方表示经过抗震超限委员会主持的专家审查,在可能需要进行整体结构的振动台地震模拟试验及重点部位的抗震 性能试验,以确保最佳的安全性。 |
|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4-11-24 08: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