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BIM概念最初是由美国Autodesk公司在总结归纳匈牙利Graphisoft公司提出的虚拟建筑概念和美国Benetly公司提出的Signal Building Information概念基础上于2002年首次提出,并将其应用到Revit软件中。我国首先通过Revit软件接触到BIM技术,并在本世纪引用到工业生产。近日, 中国MBA教育网有幸采访到了国内BIM领域资深专家学者、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广斌教授,一起走入大数据背景下的智能时代,共同感悟同济大学MBA精神。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凛冬仍在持续。2017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85871亿元,同比增长10.9%,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7.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为3.5%,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许多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甚至呈负增长。王院长表示:“建筑业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产业,但是变革创新却很少,加之目前经济环境的压力,建筑行业亟需转型升级。而BIM技术具有标准化,可视化,信息化的特点,从走进建筑行业之初,就被认为是产业转型的新方向。” BIM技术让“建造”变为“智造” 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从过去的无从下手到如今的清晰掌控,BIM技术的应用让建筑的每一个环节都变得清楚可控。 BIM技术让建造环节可视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的特点,与传统建筑行业使用的二维图纸相比,BIM技术能够模拟建筑过程,让传统设计中出现的设计死角,专业配合碰撞,图文交代不完整的问题都清晰地呈现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上”。王院长表示:“BIM技术除了具有可视化特点以外,在协调性上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各行业项目信息出现的不兼容问题。” BIM技术让工作更效率 BIM能够清晰呈现出项目交付的所有环节,即建筑设计、土木工程设计、结构设计、机械审计,建造、价格预估、日程安排及工程生命周期管理等联合、协作。 王院长指出:“正是这种系统性的链接,解决了传统建筑行业沟通不连贯的问题,节约了不必要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BIM技术让建筑行业更透明 信息与工业融合的重要特点为“产品本身的信息化”,而这也应是建筑行业未来要努力的方向。 目前传统建筑领域仅做到了沟通交流的信息化,但仅仅依靠可沟通交流的信息化并不能变革传统建筑行业。王院长补充道,“BIM技术从人和技术两方面做到了信息化。一方面,产品信息化让各个环节信息更详细透明,对于基础数据(工程量、消耗量、造价、工程数据等)的及时性、准确性、对应性、可追溯性问题的最终解决有了极大促进;另一方面,“人” 的信息化推进,让参与人员对于项目理解一致,降低因为理解偏差而产生的损失,同时使得价格更加透明,一定程度地整治行业乱象。” 如何把BIM技术与实际工程技术相结合仍需探索 早自2011年,住建部在《2011-2015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将BIM、协同技术列为“十二五”中国建筑业重点推广技术起,BIM技术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虽然,我国拥有部分高精建设技术,但建筑业“大而不强”仍处于粗放式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态。其中BIM技术作为一项颠覆传统建筑行业的技术,如何与实际工程技术结合,仍然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王院长在此次访谈中从模式、技术与组织流程、宏观政策标准、商业盈利模式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首先,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以美国为例,基于其较成熟的BIM技术,其中部分软件系统已经打入了中国市场。基于此境,王院长指出,“不能完全依靠国外软件,要研发适合国情的软件:第一,各国之间的行业标准不一致;第二,完全依靠外来软件不利于行业安全。” 其次,制定较高层次的数据标准。作为一项协调度高,衔接多的技术,制定标准对于保证各个环节顺畅极为重要。相较于美国Autodesk为开发商提供成套的数据,实现软件之间交换数据的大型软件的使用及推广,我国目前在数据标准方面也较为薄弱,还没有类似的软件平台出现,而这一标准的制定及平台搭建涉及面较广,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牵头,进行规划制定。 第三,注重人才培养。王院长表示:“高等院校设置BIM课程,是解决人才匮乏问题的方法之一。”BIM在建筑领域是一个人人想要掌握核心技术的“热词”,但真正精通这一技术的人并不多,因此高等院校设置BIM课程很有必要。同时软件的主要应用方企业也应该组建人才队伍,进行技术开发及应用。王院长指出:“建筑行业若想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首先需要在研发领域推广使用BIM技术。” 最后,紧握政策发展机遇。从国家层面来讲,政府应积极推行BIM技术,制定政策推进这项技术的教育以及使用,把BIM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实际中。王院长进步表示,“政策的要求和鼓励,将是推动BIM技术普及的强劲动力。“ 前景光明,助力社会发展 成功不会一蹴而就,BIM技术也一样。王院长表示:“可以肯定,未来BIM技术在建筑领域一定会占据主导地位,是一项包括设计师、施工人员 、甚至是工程管理人员运营维护单位都要掌握的核心技术。” 就我国现实情况来看,虽然在研发领域还有一定的欠缺,但在应用方面与主要推行BIM技术的国家没有过大差异,而且国内很多企业也在努力推行BIM技术,如万达,碧桂园研发部。在培育人才方面,国内部分高校开设BIM课程,甚至有些院校专门开设BIM技术学院,聘请专业人士授课。 王院长表示,虽然BIM技术在发展中会遇见各种困难,但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把握时代趋势专注商科教育,打造国际一流商学院 管理与科研并重,面向实际培养国际化视野人才 在“创新、育人、服务”宗旨及“国际化、研究型”办学目标的驱动下,自1956年办学至今,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商学教育中不断发展壮大,成功跻身国内一流商学院,培养了众多具有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及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业界精英。王院长表示,今后同济商学院教育将努力做到与国际接轨,管理与科研并重,以达到科研和实践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对于MBA商科教育现状,王院长认为,当下商学院教育首先要面向实际,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人才;其次,开展国际化教育,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最后学院发展需着眼于未来,适应时代发展。同济大学商学教育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着手,在实践中检验成果,在研究性创新中体现同济经济管理学院教育特色价值,促进同济经济与管理学院走向长久可持续发展之路。 强调实践,注重知行合一的管理理念 在教书育人方面,王院长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鼓励学生从提高眼界和深入实践两方面去完善自己。 王院长说:“很多学生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导致自身发展受限。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完整的学习体系。在互联网发达的信息爆炸社会,知识变得更加容易获取,而实践应用和眼界开拓就显得格外重要。” 为此,在授课方式上,王院长采用由教授、工业界人士,软件公司人士三方授课的方法。一方面使得教授可以更好的传达专业知识,同时工业界人士能够充分讲述应用现状和难点,另一方面软件公司也能发挥所长,培养所需人才,从而真正实现“产、学、研“三方共建局面。在追求本土化培养的过程中,同济经管学院也在不断推动其自身与国际接轨,目前,这种三方教学研讨会模式正在逐步和国外的顶尖院校的教学模式接轨。 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不仅在教学方式上敢于创新,同时更注重专业知识传授以及学生实践眼界的提高。王院长强调:“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让学生拥有自律精神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也很重要。”当下社会工作模式朝着更自由的方式转变,因此自律精神的具备则更显珍贵。对于自律精神的培养,“独处“固然有益处,除此之外,王院长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拓展活动及体育锻炼,锤炼身心。 既能在学术中有所获知又能在生活中绽放异彩,这主要得益于王院长其自身开阔的眼界和乐观生活的态度。在今年5月刚落幕的亚沙赛中,王院长带领的同济MBA沙六“宗盟”代表队不仅刷新了院校最好纪录,荣获亚沙赛团体第七的佳绩,也使得同济MBA精神一览无余,令人称赞。尽管王院长在比赛途中膝盖受伤,但是凭借着对团队负责、以身示范的的契约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体育精神以及自身坚毅的信念,在简单处理伤口后,带领队伍继续前行。也许一场比赛重要的不仅是成绩、失败与荣辱,更重要的往往是其背后折射的精神。 拥有众多科技、商业前沿资讯,集聚业界专家学者,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专注于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本土人才,是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极具魅力的特色所在。今后,如何让大数据时代的BIM科技在“接地气“中惠泽民生,让我们在王院长这样对于学术执着而专一,胸怀社会的学者的引领下拭目以待。同时也祝愿同济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强调实践导向,注重知行合一和国际化的理念指导下,能够培养出大批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专业人才,引领时代风骚。 |
|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4-11-23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