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笔者:的确,新技术都会经历一个发展曲线。您如何看待迟滞BIM发展的这几个方面原因? 王建:首先,BIM技术本身还在发展完善之中,我们都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付出代价很大。再者,地铁可以说是市政和民用建筑的联合体,工程难度和要求要更甚于其他行业。与此同时,我们目前还很难找到召之即来、来即能战的BIM人才,需要从零培养。 笔者:只有让自己变强大,才能让BIM为我所用。,请问BIM专才要如何提升专业素养? 王建:首先要具备“疯子”的特质,敢突破,不要被眼前的条条框框所迷惑;其次要有激情,有想法。最后要有责任感,说小一点是为了同事们能按时上下班,说大一些是为了工程项目更高效、更完美的完成。 铁腕与柔情是王道 在伦敦领取Be创新奖的是广铁设计院的两名年轻人。一位是工作两年的女工程师邓捷,登台给来自全球各地的同行报告广州地铁11号线的BIM应用。另一位是工作刚一年的小伙儿杨成,但他已经是GenerativeComponents高手。他们的成长源于在BIM推广过程中的锤炼。 笔者:使用魔鬼训练法的训练营,才是BIM年轻专才快速成长的摇篮吗? 王建:我们对年轻人的要求的确严格,有时甚至会“连蒙带压带骗”,只有这样才能把BIM推广开来。所谓“骗”就是让大家认同“BIM真是个好东西”,如果还认识不到,只能使用高压来推进,但同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推行全员BIM,不会为了保护一部分人的工作而放弃。我们的要求就是谁的专业谁去做,谁的孩子谁去管。 笔者:听说贵院的制度很严格,员工BIM技术不过关就不能转正,不能评职称。 王建:我们的确利用考核机会把BIM推广和员工转正、评职称挂钩,以便把BIM工作落实到每个同事的日常工作中。考核的时候,我们不会抽大题来考核,而是把他们工作上的作品拿出来,根据考核标准,在实战中考核。人生处处都是起跑线,每一个单位或社会都存在竞争。我看中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只要他们肯学,我就给机会。 笔者:您自己也是蛮拼的。您能否介绍一下,如何做一个好导师? 王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BIM技术,我自己会去研究,也会告诉同事们其中的关键点,但不能把脚本给他。就是要强迫他们自己去摸索,形成自己的方法论,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更有帮助。 ##########NextPage########## 地铁的轨道专业有一个专有名词——超高,指两边的轮子一边低一边高,很多年轻人在软件上做不到这一点,就认为需要二次开发。而我会告诉他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软件和类似方案,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欲望,发挥他们自动探索的能力,不能因为一个软件实现不了,就想去二次开发。我认为要把员工的自我探索变成他们对工作、对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态度和一种内驱式的动力才行。 选择决定能否突破 海伦•凯勒曾说,“人生如果不是大胆地突破,便是一无所获”。推广BIM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我们确定方向、拥有人才之后,业务突破点和突破性技术的选择便至关重要。 笔者:推广BIM关键在于突破,那么贵院是如何找到并撕开突破口的呢? 王建:我们的突破口就是协同。别看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和绘图,但占用时间最多的不是设计和绘图本身,而是各专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协同,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协同的过程中,还涉及到多个专业的权限:包括其他专业的模型在哪儿能找得到、模型责任人是谁、模型开放之后会不会被别的专业破坏、他人动过我的模型以后其责任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以前我们把大量时间都花在沟通和协调上了,现在用协同工作管理软件ProjectWise实现了事半功倍。BIM的一大关键价值是协同,要有基于协同的标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投入很大的精力来做行业标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自己的和行业的问题。 笔者:种类众多、快速迭代的BIM软件要如何选择? 王建:目前的BIM软件很多,当选择的时候,不能搞完美主义,只要弄清楚这个软件是否能够解决你的大部分问题就可以了,因为软件会快速迭代。 理想与执行让梦想之花绽放 BIMer在地铁发展的黄金时代为之激情澎湃、通宵达旦,一切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都有足够的理由,2017年就在拐角处。 笔者:自BIM到来,许多问题迎刃而解,那么,它具体解决了哪些难题? 王建:应用BIM以后,我们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幅减少了低级错误,工程更容易管理和执行,质量也可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同时,院领导把发展BIM能力作为提升我们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 广州地铁11号线项目工期紧张、设计周期短、管线情况复杂,车站建筑设计方案多次变动,我们面临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为应对项目挑战,我们选择应用BIM设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笔者:为了能让BIM更好地支持地铁快速、健康地发展,您的预期目标和对项目的发展前景是什么? 王建:国内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和其他行业相比,起步确实太晚,但是这也表示我们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BIM技术是工程建设行业走向信息化必须依靠的方法、手段和途径,这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个机会,实现BIM全专业、全流程的贯彻应用,这需要设计、施工、运营等部门合力推动,否则很容易卡在某一个环节,给项目带来损失或者无法继续推行。 结语:期待地铁BIM发展的“多城记” 针对于地铁行业的信息化和BIM技术的应用与突破,我们做了哪些努力,广铁设计院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唯有“偏执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所以广铁设计院诞生了一批BIM“狂人”,实现了BIM的突飞猛进。
这是一个属于BIM创新的黄金时代,我们期待看见BIM在地铁行业发展的多城记。 |
|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4-11-24 04: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