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九:广联达GFC插件中提供了规范文档供查看)
(图十:点击图九中的模块,会弹出广联达GFC插件提供的建模交互规范)
(图十一:广联达GFC插件提供的建模交互规范,不仅仅针对插件使用,同时对建模过程提供了建议)
(图十二:广联达GFC插件提供的建模交互规范,对于构件命名的建议)
(图十三:广联达GFC插件修改构件转换规则的界面,图中为在垫层类构件的识别关键字中加入“段一工作室”字段,当某构件名称编码为“段一工作室”时,将被识别为垫层)
(图十四:比目云插件修改映射规则的界面,图中为在圈梁类构件的识别关键字中加入“段一工作室”字段,当某构件名称编码为“段一工作室”时,将被识别为圈梁)
二、计算资源策略:
由于revit模型本身容量较大,占用计算机资源较多。渲染和计算时常常占用大量计算机资源。(当然建模过程及一般应用并没有占用过多资源,尤其是学习阶段的小模型,不建议在尚不明确工作内容的情况下盲目购置高配计算机。尤其是学习软件阶段,主流普通配置是足够的。)本文使用的revit模型工程文件为103M,属于比较小型的工程,建模阶段内存使用量一般在25%~30%左右,但是在汇总计算时尚未完成总工作量的五分之一时内存已直逼90%然后系统提示内存不足需关闭revit。如果碰巧您和我一样充满好奇心死活不关闭revit忽略这个提示的话,首先显卡会崩溃然后系统白屏弹出一个类似于DOS的不明黑窗口,接下来只能乖乖重启了。(本人计算机配置I7-6700、华硕B85-PLUS 、KST16G/2400骇客、技嘉GTX970WF3OC-4G、三星750EVO-120G、希捷1T/DM003,6000元左右,属于中等水平)。面对revit汇总计算时耗费资源的问题,两家也分别提供了各自的解决方案。
广联达的解决方案是将revit模型信息导出,汇总计算等后续工作交由自己的传统平台GCL完成,相当于将revit模型导入到GCL模型,在GCL中除了不需要建模(模型信息由revit通过GFC插件提供)外,其余操作和普通GCL算量完全一样。这种方式釜底抽薪般智慧的解决了revit平台运算笨重的限制,
比目云插件基于revit算量平台,所有功能都在revit程序中实现,与revit模型的数据对接是最友好的,但是同时也承受revit计算时耗费大量计算机资源的限制。因此比目云也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比如多台计算机协同计算,分担工作量(如图十五);又比如分批计算保存然后在结果管理面板中进行合并(如图十六)。当然,如果对于计算过程比较有条理有信心,并不需要刻意保存合并,只要下一批计算时不勾选“清除历史数据”,那么每次一计算结果都是会自动记录的,分批计算完成后就是总量。如果对计算完整度依然存有疑虑,比如是否有遗漏等,此时可以选择全部构件汇总计算,由于大部分构件已经在之前的分批计算中汇总统计过了,因此不会再占用资源额外计算了,仅仅计算遗漏的部分(如果有的话)。当然,还可以通过结果管理中的“描述”查看总构件数量和已计算构件数量,确保完整准确。(如图十六)
(图十五:比目云提供的多台计算机协同计算。个人YY一个猜想,已经有企业在提供针对revit渲染的云服务,未来是不是有可能会有针对revit汇总计算的云服务产品呢?)
(图十六:比目云的“结果管理”界面。提供计算结果的各类管理操作,如合并等功能。同时会显示总构件数与已完成计算的构件数。一目了然。)
三、操作界面:
广联达GFC插件提供的选项并不多,因为其余操作都在GCL中完成的缘故,除了针对构件转化的相关功能外,针对revit模型本身修改操作的功能十分有限。唯一对revit模型有反馈的功能是模型检查之后的批量修复功能,对于图元重叠等可以智能修复的情况针对revit模型修改(如图十七)。其余检查出的问题仍然需要手动修改模型,当然广联达GFC插件提供了定位功能,可以迅速定位问题所在图元(如图十八)。相较之下,比目云对revit模型的控制能力无异于更加丰富。不过广联达的思路顺延了以往的工作方式,对于工作流程的冲击并不大,在职从业人员接受比较容易。尤其照顾了工作年限较长的老造价人员的工作习惯,几乎不需要再重新学习新平台。(年龄较大的前辈对业务比较精通,但往往受教育程度有时代限制,或是由于家庭负担及社会责任,接触新软件平台在精力和时间上有一定制约)。
比目云插件中,不但套用做法、查看报表等算量相关内容在revit平台中,同时对于revit模型有极强的的修改和控制能力。模型修整面板提供了大量的修改模型工具(如图十九),即使是不考虑算量功能,也是一个修整模型的智能工具包。比如核对构件功能,光标指针指向的构件自动会显示该构件的名称。同时模型检查提供的检查项也更加丰富,可选操作更加多元。(如图二十)。在校园中直接接受revit教育出来的新学生也许更青睐比目云的模式,原因可能在于比目云对于revit模型的控制和对接更加友好。
(图十七:广联达GFC插件的模型检查功能,提供针对可智能修复的构件进行批量修复功能)
(图十八:广联达GFC插件模型检查提供的定位功能,选择错误列表中的相关项,可直接定位至模型中,由使用者进行判断修改)
(图十九:比目云插件提供的修改模型的相关工具)
(图二十:比目云插件提供的模型检查功能,拥有更多选择)
四、耗费时长:
广联达从revit导出GCL中需要一定时间,本次导出为19分43秒。(如图二十一、图二十二)。然后就是GFC导入GCL的时间,本次导入大约用时13分钟。(如图二十三、图二十四、图二十五)。接下来是汇总计算所需时间,为6分18秒。(见图二十六、图二十七)。总计:约39分钟。
比目云作为revit插件,不需要繁琐的导入导出过程,直接在revit中汇总计算。不过由于revit模型汇总计算占用计算机资源多,耗费时间长。通过多次分批计算,本次汇总计算总计为5小时左右。(如图二十八)
(图二十一:revit模型通过广联达GFC插件导出中)
(图二十二:revit模型通过广联达GFC插件导出完成显示的时间)
(图二十三:GFC导入GCL中)
(图二十四:GFC导入GCL完成)
(图二十五:GFC导入GCL完成,已成功建立GCL模型)
(图二十六:GCL模型汇总计算中)
(图二十七:GCL模型汇总计算完成,用时:6分18秒)
(图二十八:revit平台汇总计算时间略长,分批次汇总计算合计约使用5小时,图中为最后一次汇总计算所用时间,为35分58秒)
五、工程量对比
revit通过GFC导入广联达GCL,在GCL中的计算结果是:混凝土(4616.5857+6284.9067+7163.8548)=18065.3472 m3、模板(26871.2862+56695.6664+54083.7714)=137650.724 m2、砌体6360.6734 m3。(如图二十九)
通过比目云插件直接在revit平台中计算结果为:混凝土(3228.95+1389.68+33.79+7375.3+6173.24)=18200.96 m3、模板136986.75 m2、砌体6410.96 m3。(如图三十、三十一)
(图二十九:广联达GCL中的相关工程量,混凝土(4616.5857+6284.9067+7163.8548)=18065.3472 m3、模板(26871.2862+56695.6664+54083.7714)=137650.724 m2、砌体6360.6734 m3。)
(图三十:通过比目云插件直接在revit中计算的相关工程量,混凝土(3228.95+1389.68+33.79+7375.3+6173.24)=18200.96 m3、砌体6410.96 m3。)
((图三十一:通过比目云插件直接在revit中计算的相关工程量,模板136986.75 m2)
对比表如下:(图三十二)
(图三十二:两种不同方式计算结果对比表)
(值得说明的是,都写到这里我才刚刚发现了一个错误。之前的模型中,高层部分是有混凝土剪力墙的,所以有暗柱,看过前几期的朋友应该有印象。这次为了试验幕墙是否能正确识别统计,对墙体材质做了一些修改,其中就把所有内墙材质都改成砌体了。。。但是忘记了删除暗柱。。。这在实际工程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不过并不影响工程量计算对比。在这里可以将暗柱视为异形柱就行了,就当是一个柱特别多的工程。也就是说本次对比依然是合理的。)
然后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说明。软件没有优劣好坏,在市场上站得住脚的一定有其独到的优势。这两款软件已经是revit平台最好的插件,使用中的差异仅仅因为每个人使用习惯不同而已。就像前四期一致说的那样,软件是工具,关键在于使用者的智慧。本文介绍相关软件的优点是希望大家在工作中更好的提高效率,分享一些制约和不足是为了更加准确的使用从而提高工作可信度。我本人对于两款软件都充满期待,同时也是使用软件的受益者,在此对两家企业表示敬意。由于个人水平限制难免有不足和疏漏,还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点。文中所有截图源自本人建立工程,由于每个人实际情况不同,所列各项数据仅供参考。
郑重说明:本人自愿接受“同行评议”,愿意无偿提供本文所用到的revit模型、导出的GFC文件、GCL模型等等,供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点,也供质疑者分析研究。段一工作室在对于此文的目的在于分享revit算量心得,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
就像前四节提到的那样,对于revit算量的探索刚刚开了一个头,不同平台服务商也在不断研发新功能。接下来的文章,我们要探究一下revit平台算量相关产品在初装修中的表现。请继续关注【段一工作室】revit算量产品的数据得失【六】
请大家多多关注支持《段一工作室》哦~~~
(【版权说明】:段一工作室原创,保留一切权利。允许在保留文章完整性及保留“段一工作室”相关信息的前提下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