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七)开展BIM关键技术和领域研究 促进BIM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3D打印、虚拟现实、物联网、3D扫描等技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切实应用到工程建设领域,提高工程建 设的品质、质量和效率。 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建立BIM科研课题研究的系统设计,在本市科研课题申请中设立专项扶持经 费,开展建模、可视化、模拟分析、控制、协同、工程量计算、 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和配套政策研究,加强BIM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转化。 2、建设面向BIM技术应用服务的工程云计算平台。加强“互 联网+BIM”基础资源的建设,支持云计算和BIM技术互动发展与 创新应用,引导企业采用安全可靠的BIM云计算解决方案。研究 完善BIM信息云计算安全政策法规,建立云平台安全与认证机制,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3、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建立BIM 工程数据中心,实现工程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建设高质量的BIM大数据平台,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施工资源、关键技术与标 准的开放共享。基于统一的BIM元素标准,建立建材和设备互联 网化协同发展的产业联盟,建设标准化的BIM元素大数据平台。 4、促进“BIM+绿色建筑”融合发展。提高基于BIM技术的模拟分析软件水平,提升绿色建筑在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 的模拟分析和优化改进能力,最大限度发挥绿色建筑效应。建立 绿色建筑性能大数据、合同能源管理,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 通和开放共享,促进绿色建筑管理的便捷化、互动化、透明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5、促进“BIM+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研究建立符合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要求的BIM技术应用体系,研究基于新材料和3D打印技术的构件生产工艺,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质量和效率。 6、促进BIM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普遍开展基于BIM技术的运维管理。鼓励采用业主自建或采购公 共服务方式,加强基于BIM技术的全生命期数据管理,将大数据、 物联网等技术相互融合,实现数字化的设施运维和资产管理。通 过BIM技术应用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结合GIS、物联网、智慧城市标准初步建设智慧上海城市模型CIM,为智慧政务、智慧城管、 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四、“十三五”政策需求和保障措施 (一)BIM政策需求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协调和责任落实 充分发挥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联席会议作用,加强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统筹协调,组织制定BIM技术应用发展 规划、实施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BIM生态环境,协 调推进BIM技术应用推广。各区政府、特定区域管委会要明确相 应责任部门,共同做好BIM技术应用推广工作。建立本市BIM技 术应用专家库,开展基础性技术研究、咨询论证,为BIM技术应 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编制专项行动计划,落实工作目标和要求, 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落实相关推进工作。监察部 门开展效能监察,确保各项工作推进落实。 2、建立配套法规与标准 完善BIM相关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重点从建设管理模式方面开展研究,包括管理流程、招投标规则、订立合 同的原则、配套政策等内容,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为BIM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从而保证在整个建设过程中,BIM的技术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建设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能够 清楚明确。进一步完善统一、开放的、可操作性的BIM技术应用 标准体系,指导项目参与方遵从统一的标准进行信息交换,帮助 项目参与各方明确信息交换的范围与内容,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 务。在国家相关BIM技术标准和上海市现有标准的基础上,从基 础数据、模型信息交付和执行应用三个层面,编制完善各领域专 项标准。制定满足BIM技术应用的招投标和合同示范文本,出台 BIM技术应用服务和收费参考标准。 3、深化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改革 以BIM技术应用为契机,创新建筑行业政府监管模式和方法。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率先试点简政放权,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 模式发展,依托BIM技术进行工程监管。大力推进基于互联网模 式的数字化交付和BIM模型交付,变革政府行政审批流程。加强 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造价咨询以及工程 档案管理等工作中的BIM应用研究,逐步将BIM技术融入到相关 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结合BIM技术中纠错、审核 和追溯等功能,探索简化工程验收和审计手续。 4、建立配套推进措施 政府管理部门加大BIM技术应用推广的政策扶持和行业引导,在科研立项、项目费用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行业、企业推动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整体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率,实现建筑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对要求应用BIM技术的项目,在 项目立项时明确BIM技术应用要求和配套费用;在设计、施工、咨询服务和物业等招标文件中,增加BIM技术应用的内容和要求,明确所需提交的相关成果。创立国内品牌性的BIM工程奖项, 整合设计、施工、运维综合应用,推进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建设 乃至设施管理中的深入应用。 5、完善应用扶持政策完善本市相关建设工程评奖管理办法。 申报绿色建筑星级评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奖项的工程,凡应用BIM技术的给 予加分。评标中对具有BIM技术应用能力的企业给予加分。加大 产学研投入和资金扶持力度,培育发展BIM技术咨询服务和软件 服务等国内龙头企业,扶持企业研发符合工程实际需求的具有我 国自主知识产权的BIM技术应用软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 规定享受现代服务业或高新技术企业等相关扶持政策,包括研发 基金和税收减免等。开展BIM软件和应用能力认定,定期公布BIM软件和咨询服务企业名录。 6、加强示范引领和宣传 以示范工程引导,建立BIM技术应用示范经验交流平台和机 制,交流先进经验和应用技术。组织开展项目间、企业间和国际 间BIM技术交流和合作,分享BIM技术应用成果。创立由政府主 办有国际影响力的BIM高峰论坛和交流,推动BIM技术应用走向 国际领先水平。通过举办工程建设BIM技术应用大赛等活动,进行示范和推广普及。探索和实践BIM应用方法和效果,提升工程 建设质量管理水平,通过BIM技术的深入推广,加快建筑工程全 生命期应用的能力。通过各类媒体和社会组织,普及BIM技术知 识,宣传BIM技术有关政策、标准和应用情况,不断提高社会认 知度。定期编制上海市BIM技术应用发展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发 布。 (二)制定BIM技术应用能力建设保障措施 1、加强企业BIM技术应用能力建设 制定推动企业BIM技术能力建设的相关政策。包括BIM应用 试点文件、培育BIM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办法、修订本市相关建设 工程评奖管理办法及BIM技术应用示范单位评选办法等。通过政 策和市场竞争机制,引导建设参与各方建立基于BIM技术应用的 协同管理平台,转变项目管理和生产方式,加强企业BIM技术应 用能力建设。 鼓励各类工程企业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提供BIM知 识技能培训,支持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开展BIM基础知识和应用 培训。鼓励传统企业与BIM研发机构企业建立信息咨询、人才交 流等合作机制,促进双方深入交流合作。 2、建立BIM技术应用市场创新体系 完善BIM技术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BIM产业技术进步。 支持市场导向的BIM科技创新力量迅速成长,建立主要由市场主 导的BIM技术创新、项目利益分配、价值评估机制和市场监管模式。形成市场导向的BIM创新发展格局。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 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健全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机 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商 业模式创新。 3、加强国产化BIM技术应用和集成软件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培育一批本地化BIM专业咨询和软件公司。 支持鼓励软件厂商研发和推广BIM建模、模拟分析和协同等应用 软件,重点解决现有BIM软件的对接与兼容问题。制定本市BIM应用咨询企业和软件服务企业的扶持政策,支持企业研发符合工 程实际需求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应用软件;开展BIM软件和应用能力认定,定期公布BIM软件和咨询服务企业名录。研究解决提升BIM应用软件数据集成水平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鼓励BIM应用软件产业化、系统化、标准化,支持软件开发企业自主研发适合国情的BIM应用软件,推动开发基于BIM技术 的工程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软件。 4、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优化BIM人才队伍结构。重点支持和 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 专业人才和高水平BIM团队。建立BIM技术应用教育培训体系,支持大专院校和社会机构开展多层次的BIM技术应用教育培训,提高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能力。在上海市高校相关专业中设置BIM相关课程,将模型数据应用作为职业培训的重点内容。 完善企业和个人能力认定标准和机制,制定BIM教育培训激励办 法,引导工程总承包、工程咨询、设计、施工、运维等企业培养一批具有业务和BIM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升BIM技术应用能力。 5、拓展海外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扩大国际、国内BIM技术交流 与合作,提升BIM应用能力和整合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鼓励BIM相关企业整合国内外资源,面向全球提供工程云、建筑产品供应链管理、大数据分析等网络服务,培育具有全球影 响力的工程大数据和BIM应用平台 |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精彩内容天天有
|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4-11-24 09: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