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3、重点推进与面上指导相结合 重点推进BIM技术在不同类型的政府投资公共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应用,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和方法。通过政策和标 准的引导,激发市场主体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引导社会投资工 程应用BIM技术。加强BIM数据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有效发挥BIM技术的作用。 4、自主创新与引进集成创新相结合 营造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研发能力的BIM技术服务企业、建筑企业和专业人才,在引进集成创新基础上,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软件和应用技术,提高BIM系 统的服务化、智能化、自适应和随需而变的性能,保障建筑模型 信息安全。支持BIM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监测技术、移动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前沿技术相结合。 三、“十三五”BIM技术应用推广重点任务 针对“十二五”期间BIM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十三五”期间,本市重点推进任务如下: (一)提升建设单位BIM技术应用需求和能力 开展BIM技术知识和应用价值宣传,激发建设方使用BIM技 术的需求。推动建设单位(或BIM技术专业咨询服务机构)能力 建设,提高其BIM战略管理能力。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参与方协 同工作方式、工程数据管理方式等要素,制定各参与方BIM技术 应用要点规划,评估参与方BIM技术应用能力,把控BIM技术应 用质量和成效,管理共享与交互的BIM信息资源。推进“BIM+”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建立基于BIM的工程项目全生命期的管理 能力,满足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对于进度、质量、投资等方面的需 求。 1、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决策管理机制。在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建立基于BIM的建设管理流程,通过BIM模型及相关数 据,提高各参与方的协作能力,提高技术与管理决策的可靠性与 决策效率。 2、建立BIM技术应用评价机制。明确工程各阶段BIM技术的应用点、数据交付标准、BIM咨询方职责,以及应用目标,建立评价机制,评估BIM技术实施投入与产出效益。 3、建立BIM数据管理平台。建立面向各参与方的BIM数据管理平台,为各阶段BIM技术应用的数据交换、参与各方协同工 作提供统一的信息平台支持。 4、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依托BIM技术,加强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全过程管控;依托BIM技术,加强工程项目招标、工程变更、工程监理、竣工结算等过程管理;依托BIM技术,结合业主的使用需求,提出先进合理的运营维护管理方案,提交积累 建设全过程信息的BIM运维模型。 (二)提升设计单位BIM技术应用能力 设计单位应具备全面的BIM技术应用能力,基于BIM模型开 展协同设计、性能模拟分析、方案优化、工程量统计、图纸出版等应用,实现服务模式、生产组织、团队管理等方面创新发展。 1、加强设计应用协同。采用BIM应用软件和建模技术,构建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设备、消防等多专业信息的BIM模型。根据不同设计阶段任务要求,形成满足各参与方使用要求的BIM模型数据,充分开展设计协同。 2、发展“互联网+”协同。加快发展工程咨询服务创新,积极推广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协同设计组织模式, 引导建立社会各界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跨区域、跨领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3、提高性能模拟分析和优化设计能力。依托BIM技术开展包括能耗、日照、舒适环境、碳排放等在内的建筑性能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方案优化设计。将分析数据反馈到BIM模型中,丰富并完善模型,为后期运维和监测提供数据。 4、加强设计成果审核。利用协同工作平台开展进行各专业设计成果之间的碰撞检查,减少“错、漏、碰、缺”等设计质量通病检查和审核,提高设计质量。 (三)提升施工单位BIM技术应用能力 施工单位应采用BIM技术开展精细化施工管理,对施工组织 方案、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制定详细计划,提高施 工管理效率。 1、深化施工图设计。根据专项工程特点、现场安装要求、加工制造等需求细化完善BIM设计模型,指导建筑构件生产和现 场施工安装。 2、强化施工过程管理。应用BIM施工模型,对施工进度、人员配置、材料设备、质量安全、场地布置等信息进行管理,精确计算工程量及项目预算,提高成本造价控制。开展各专业在施 工阶段的碰撞检测和现场施工模拟,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 工效率和质量。 3、建立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加工方式。应用BIM技术和数字加工技术,扩大钢筋混凝土构件、钢构件、幕墙、管道等构件与设备的工厂化加工比例,提高建筑工业化应用水平。 4、加强“互联网+”施工监测。利用移动网络和物联网技术,促进BIM信息与现场监测数据密切融合,提升施工现场的动态监 管能力和施工支撑体系、机械设备的安全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 施工精度和保障施工安全。 5、实行竣工模型交付。建立按BIM模型施工的机制,加强BIM模型动态审核,保证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等各专业内容和实体建筑一致,竣工验收实行三维模型交付。 (四)建立基于BIM技术的政府监管模式 建设管理部门应掌握BIM应用能力,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 的方式建立基于BIM的数字化建设监管模式和基于模型的数字化审查流程,实现BIM技术在建设管理上的应用。 1、结合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制定基于BIM技术的审批和监管制度,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和监管效率,转变 政府监管方式,探索建立与BIM技术应用相匹配的数字化监管模 式。 2、建立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立项、设计方案、招投标、工程验收、审计和档案等环节的审批和监管平台,建立统一开放的 模型化一站式联审制度。 (五)扩大基于BIM+的运营维护应用 扩大BIM技术在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充 分利用BIM、GIS和虚拟现实技术,制定基于BIM技术的运营维护方案,协助提高运营维护管理效率。 1、建立BIM运营维护模型。依托BIM竣工交付模型,通过运营维护信息录入和数据集成,建立BIM运营维护模型。 2、建设运营维护管理平台。依托BIM运营维护模型,集成BIM、GIS和物联网技术,构建BIM运营维护管理平台,实现设备的精细化和可视化管理。 3、加强设备运行监控。集成BIM运营维护模型与楼宇设备自动控制、能耗监测等系统,通过BIM运营维护管理平台,实现 设备运行实时监测、分析、控制和三维模型联动,提高运维效率 和水平。 (六)打造“BIM+”建造新模式 推进信息化与建筑业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与建筑业有效结 合,提升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工程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BIM+”的建造模式。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建造、 建筑产品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建造和服务型建造,打造面向 行业服务的网络化协同建造公共平台,加快形成建筑业网络化产 业生态体系。 1、深化互联网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制定互联网与建筑业融合发展的路线图,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发展基于互联网 的众包设计、云协同、BIM元素库等新型设计模式,建立资源共享与相互补充的产业生态体系。 2、提升网络化BIM协同建造水平。鼓励建筑行业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设计、施工、质量控 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推行网络化协同建造等新模式。鼓 励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构建网络化协同建造公共服务平台,面向 细分行业提供云服务,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 聚与对接,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加快全社会多元化制造资 源的有效协同,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3、推进基于BIM技术的建造全过程数字化。加快基于BIM技术的建设全生命期管理、招投标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 促进规划、设计、制造、施工、业务、财务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的智能管控。 4、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面向BIM技术应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建设符合工程管理需要的BIM数 据中心,提高工地现场宽带接入能力。
|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精彩内容天天有
|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4-11-24 09: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