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管线综合 对于设计来说,最终空间的营造和管线的最终排布有非常直接的关系,传统二维设计中多是通过绘制剖面的管线综合图来完成的,但这些剖面只解决了该位置的管线排布,而实际情况是管线都是连通的,一个位置的排布情况不能代表其它位置这样排布也是合理的,同时还存在着机电管线直接的碰撞等设计问题,这也就是业主需要的碰撞检测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设计的要求。 上海中心大厦设备层结构模型 在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中,每15层的标准层上面有2层的设备层(包含避难空间),而这两层设备层同时也是结构的加强层,环带桁架和径向桁架、巨柱及核心筒剪力墙共同构成了该设备层的结构空间,同时作为设备层来说,机电设备非常多,管线不仅多,并且尺寸都比较巨大,在这样的空间环境下,单靠二维去解决管线排布是不可能的,借助BIM来直接进行管线综合,才能清楚的知道管线的排布及走向,并能确定管线的最终标高以及空间的最终净高等实际高度。 上海中心大厦设备层管线综合模型 3.BIM三维设计 上文提及的BIM应用只能说是被动的BIM应用,多数是由业主的需求决定的,从长久的发展情况来看,BIM三维设计才是BIM技术应用的根本体现。 三维协同改变了专业间需要互相提资的情况,大家都在同一模型(或链接模型)中进行设计,能够直观并且快速的看到彼此间设计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如传统项目中关于预留洞口的问题非常多,有的是忘记了留洞,有的是留了洞口,而实际施工时根本用不上,而借助BIM直接进行设计,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能把留洞洞口统计成清晰的列表,方便查找。 利用BIM设计管线预留洞 BIM三维设计不仅能减少设计问题,而且十分方便后期设计修改,因为三维设计的图纸是由模型生成的,模型的修改可以直接带动图纸的自动更新,联动设计是BIM的重要功能。 BIM三维设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无纸化设计,在上海市第一个无纸化实验性项目应用中,从设计到施工都是模型传递,并且在设计中考虑施工工序进行相应设计,如柱子通常设计是以高度来表示,而施工中的柱子是要按照楼层高度进行拆分的,楼板是安装施工浇筑顺序进行拆分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建造流程,在该项目中设计阶段施工方就参与进来,共同完成BIM设计,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模型很难界定是设计模型还是施工模型,但是对业主和项目推进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精彩内容天天有
|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5-5-4 03: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