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实施“BIM+”宜朝着五个方向稳步推进: 一是阶段应用,即从聚焦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深化应用延伸; 二是集成化应用,即从单业务应用向多业务集成应用转变; 三是多角度应用,即从单技术应用向与项目管理集成化应用延伸; 四是协同化应用,即从单机应用向基于网络的多方协同应用转变; 五是普及化应用,即从标志性项目应用向一般化项目应用延伸。 推广“互联网”需要破解的几个困惑 调研中,绝大多数企业认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谁顺应了它,谁就能赢得先机,谁漠视了它,谁就将被时代淘汰。因为“互联网+”是一个新生事物,建筑企业在振奋之际,也存在着一些疑虑、困惑,主要来自人才、市场、技术三方面的影响。他们希望政府帮助解开心结。这些心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投入问题。对眼前最基础的引进使用“互联网+BIM”技术,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建设成本又会减少(提高)多少,给企业的带来的效益有多大,企业心中没底。 软件问题。目前BIM技术还不够成熟,难以支撑与其他多种软件的集成应用。
兼容问题。作为数据量最大的一个行业,如何整合建立大数据库是个难题。建筑是个大概念,按专业划分有房屋建筑、装修装饰、钢结构、机电设备安装、园林古建筑、市政公用工程、桥梁道路建设工程等,就是在一个专业工程中,也有设计、施工、安装、装饰、物管等多个项目。在具体施工中,BIM软件如何包含各个专业内容?如果单单施工企业使用BIM,其他单位不跟进,其应用效果需要考量。目前设计、深化等都使用不同的专业软件,BIM如何兼容这些软件,能否做得比专业软件更好?还有,有的施工现场比较偏僻,没有网络,涉及到海量的数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整治问题。建筑业的规模大不经济,在中国的各大行业中是绝无仅有的,大企业成本比小企业高,小企业成本比包工头高。只有当大企业成本比小企业成本低、小企业成本比包工头低时,行业才能趋于良性发展。而中国建筑业未能呈现规模经济则是整个行业不能淘汰落后产能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众多企业在问:“互联网+BIM”技术能否彻底抑制目前建筑业中的挂靠、转包、关系投标等问题? 标准问题。我国只是引进了IFC标准的平台部分,基于BIM的标准研究还刚刚开始,对标准进行拓展的工作更加缺乏。因此,建筑企业在引进上,应该把握什么样的标准才能更好地满足BIM技术的应用需求,心中存疑。 软件问题。在一个地区,政府对使用软件该统一规定,这样才能便于企业间的平台交流。如果甲企业用这种软件,乙企业用那种软件,则将带来很多沟通上的麻烦。 (作者:季杰姜亚东严杰陈君佑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建筑工程管理局)
|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精彩内容天天有
|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5-5-5 21: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