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BIM从概念热炒进入到关键应用阶段,一系列挑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在本土化方面,BIM系统未能很好地契合国内设计流程; 在多专业、多方协同方面,遭遇平台不支持/不兼容等层层障碍; 在产业化方面,数据未能在产业链中顺畅流动... 面对挑战,BIM战线的国家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KPM设计软件事业部(以下简称:PKPM)决心给出自己全面、全新的解决方案,将于9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BIM软件生态环境大会”,推出中国第一个本土化BIM系统PBIMS,发布结构软件PKPM V3.1和基于BIM的装配式住宅设计软件PBIMS-PC,并将与行业伙伴签署宣言共创中国BIM软件生态环境,以“系统+平台+工具”的全线组合推进BIM产业化进步。 为此,我们特别访谈了PKPM的软件开发工程师,为业内人士打开PKPM的BIM路线图。 路线第一图:第一个国产BIM系统实现本土化 BIM这一诞生于国外的技术和理念在中国受到热捧,但在关键应用阶段的落地却遭遇水土不服。 作为PKPM团队倾力打造的国内首创、自主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BIM系统,PBIMS的设计理念展现出PKPM本土化、行业化的决心: 模型信息描述与管理:从底层平台做起进行模型描述,各专业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而且吻合国内设计流程与习惯;专业化设计工具:该系统不仅结合PKPM在建筑设计领域27年的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经验,也融合了国家BIM相关标准和建筑行业标准规范;协同设计:PBIMS不仅支持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间、专业内、异地协同工作这些BIM核心特征,而且兼顾中国设计行业工作流程,具备版本管理、即时通讯等功能;一键出图:解决了设计单位最苦恼的国际化三维设计与现行二维施工图的矛盾,帮助设计师轻松走过最后一公里,提高三维设计的性价比;大数据存储与显示:采用高效数据库技术,解决了大型工程多专业集成信息模型的存储与显示效率问题;开放式的数据交换格式:采用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解决了不同专业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问题,为打通中国建筑行业的信息和数据打下基础。 PKPM研发专家表示:“我们希望站在行业的高度,从底层的平台起自主创新,也鼓励国际合作,最终实现系统的本土化和专业化。通过国内用户实现数据共享和多方协同,在设计、建造与运营中预见问题、解决问题,省去冗余的工作,从而提升效率与质量,促进全生命周期管理。” |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精彩内容天天有
|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5-5-4 01: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