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很多数据摆在我面前,但我没有珍惜,因为我不知道怎么珍惜……”常年攀书山、越纸岭的工程造价人员对此一定特别有共识。
据公开资料显示,平均每个建筑生命周期大约产生10T级别数据,相当于630万部《红楼梦》。
以上海浦东陆家嘴的“上海中心”为例,整个工程仅图纸数量就超过了15万张,更不用提图纸相关的材料价格等信息了。多少信息量蕴含其中!但在传统模式中,它们往往随着工程结束而淡出企业视线,沉默在某系列档案室,或某系列硬盘上。
建设行业浪费这些数据,实属情非得已——依靠传统人力或软件,仅工程造价一项,工作量直接正比于建筑物理重量,更不用说每个项目都涉及到建设方、施工方、供应商、设计方、监理方、政府部门等协调工作了。
而在信息管理方面,传统企业有且只有传统人力或软件,对于更深入的数据应用和信息管理,他们没有条件,也创造不出条件。一定程度上,海量数据是压力,却提供不出动力,直到遇上大数据。
大数据之”大“,不仅体现在数据体量,更体现在数据处理速度。海量数据处理快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即时反映市场规律,描述工程特征,为企业成本管控、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造价通大数据解决方案验证了这一点。
目前造价通作为全国最大的材料价格数据信息系统,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人工材料机械设备价格数据标准》唯一数据提供方,材价数据已经达到10亿级别,实现50%年增速,覆盖全国326个核心城市,数万品牌供应商,全部材料类型的查价、询价、标准化处理。
在此基础上,平台基于企业内部资源,可以为企业搭建自有动态数据库,如材价库,供应商库,项目库等;在综合价测算、指标分析、预警机制等方面提供服务——每一过程都是以秒计的飞速输出与输出。
企业同时可以借助该服务,定制各种功能和权限,保障内部资源安全。这意味着建设行业浪费的数据,很快将有第2次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