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2主要技术难点及BIM技术的优势 2.1主要技术难点 本项目采用BIM技术应用于超高层智能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主要有以下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的普遍性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具有建设周期长、体量大、施工工艺复杂,对智能化系统施工、设计要求很高,以及参建单位众多,交叉作业繁琐,协调工作复杂等难点。 BIM建筑模型精度要求高;BIM建筑模型符合LOD500标准即竣工运营标准,工程竣工运营效果与BIM模型运营效果需100%匹配。 深化设计和施工质量难度大;本项目的智能化专业图纸仅为CAD初步设计图,智能化系统图纸不能完全反应业主的需求及本项目建设的需要,加之智能化系统多、设备机房分布广、管线密集、管井狭窄、部分区域净空要求苛刻,同时要满足国家奖项质量要求,这给深化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与挑战。 按BIM模型生成项目施工图纸;为保证工期要求,BIM设计与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需同步进行,模型深化任务重、时间紧。且工程施工过程中,实现现场调用BIM模型与现场施工完成情况对比,确保项目按BIM模型实施。 2.2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研究意义 BIM技术以三维信息模型为基础,各专业协同工作,有效的提升了数据传送和共享的速度。对超高层建筑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具体表现在: 1.采用整体设计理念,结合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进行深化设计。解决了传统深化设计中各专业独立深化,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信息断层和信息孤岛问题。 2.建筑模型的三维可视化表达方法更直观、清晰的反应问题,便于与业主沟通,为业主的决策提供辅助决策依据和可视化综合信息。 3.三维可视化表达方法具有更直观的视觉效果,提高了二维平面深化设计的准确性。 4.BIM技术的应用,打破了设计、施工和运营之间的传统隔阂,实现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降低了技术复杂性和管理复杂性带来的协同工作的难度和成本。 5.将施工问题前移至设计阶段并化解,消除了设计的错、漏、碰、缺造成的二次拆改浪费和频繁的图纸变更,使投资决策更为主动和精细。 6.使用BIM技术对超高层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确保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各个过程中信息的延续性和完整性,有效的提升了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3 BIM技术深化设计案例 3.1利用BIM技术协同工作工作流程及内容 本项目的机电工程被拆分发包,划分为暖通空调专业、给排水专业、电气专业、智能化专业、消防专业、高压电等六大专业。首先,利用局域网创建中心文件,并将建筑、结构、钢结构的BIM模型链接到中心文件。再将单专业模型上传至中心文件,通过工作集的方式协同工作。各专业在同一平台下进行管线的综合排布与模拟施工,以保证参与BIM工作的各专业人员使用实时统一的项目环境。通过这种协同工作方式,提高沟通效率和设计质量,将施工问题前移至深化设计阶段并化解。 1.二维图纸深化,并建立智能化单专业 模型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初步设计图纸及业主要求进行二维CAD图纸的深化设计,建立智能化系统单专业模型,模型精度符合LOD300(精确几何形态要求)模型。在建模过程中,通过三维校审及时发现图纸问题,与机电顾问沟通解决。相对于二维图纸审图,三维模型更容易直观的发现问题。 2.机电管线综合排布 在机电管线综合排布过程中通过剖面调整、碰撞检测和三维漫游等方式,检查并发现设计中的错、漏、碰、缺项及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及时调整模型,进行工程变更,达到各专业零碰撞的效果。同时,综合考虑施工空间、检修空间、支吊架的安装形式及尺寸、净空要求等因素,使综合管线排布整齐、美观。最终生成LOD400(制造安装要求)模型。 BIM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前预见设计错误、设计遗漏及管线施工中可能遇到的碰撞和工序交叉风险。通过对模型进行调整,预先解决了此类问题。 图3-1LOD400模型(B3层局部) 图3-2剖面图 |
|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4-11-23 18: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