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我国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便是迄今为止国内最权威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然而,随着建筑行业的日新月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应该随之而更新,一成不变已经无法满足创新的脚步。经过多年的酝酿,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 〔2013〕1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呼之欲出,不久,根据《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住建部又发布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这一系列的举措背后是中国数以万计绿色建筑对其的支撑,诚然,对于这样庞大数量的绿色"军团"来说,在我国建设新型城镇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时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若要加快行业的推进速度,加强标准认证体系的建设才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何谓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在国外与国内的标准体系认证方面有着什么样的差别?国外绿色标准体系的认证对于国内建筑行业来说,是否会水土不服?国内绿色标准体系的认证又是否会借鉴国外的标准?绿色建筑政策标准的制定应该符合哪些条条框框?对于绿色行业来说,国内在发展上又有哪些欠缺?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合理解决将为中国绿色建筑标准认证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帮助。 ![]() 绿色建筑的合理性延伸 何谓绿色建筑? 不只是概念更是生活的方式 随着房地产业竞争的加剧,众多房企纷纷打出绿色牌,节能、环保、生态等字样成为核心卖点。难道使用了绿色建材便可称为绿色建筑吗?绿化效果可以作为其是否成为绿色建筑的判断标准吗?回答是否定的。 那么,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何谓绿色建筑?其实,绿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和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是指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在这里,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绿色建筑不光是人们能够看到的,能够给人提供健康方面和环境方面正面影响的建筑,而是能够减少运营费用,有助于创造和谐的建筑。 当然,我们相信,无论是什么样的定义,最终绿色建筑都将是在一个生命周期当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就此,URS伟信中国区规划建筑业务董事总经理、工学博士杨波认为,绿色建筑不仅要适应于狭义的建筑层面,更应作为一个充分利用设计理念,寻求人类技术与自然资源平衡的契合点,贯彻于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即从项目的设计到建造,直到拆除的全过程。 同时,绿色建筑的概念理应作为人类的生活方式所出现,并且更要具备以下的条件:第一,可持续发展的场所,所谓的土地;第二,创新的设计程序;第三,使用非常环保的材料;第四,很好的室内空间;第五,节能,让每个人呼吸到更好的空气;第六,水资源良好。 国外绿色标准体系的认证对于国内建筑行业来说,是否会水土不服? 国外绿色建筑标准寻找中国出路 就我国目前而言,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认证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的LEED(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英国的BREEM(英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等较成熟的评价体系相比,仍存在一定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国外有许多典型的案例经验值得学习,尽管中国有超过1500个已注册和取得LEED认证的项目,但却鲜有代表性的项目出现。概念震天响,经典案例却无处可寻。针对这样的现状,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就在今年发布了新版的LEED,并将对第一批铂金级项目进行免费认证。当然,中国作为全球第三大LEED绿色认证市场,新版LEED的推出将满足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作为绿色建筑运动的先锋,美国和中国继续寻求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共同点。"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首席运营官Mahesh Ramanujam(麦海士·拉曼)说,"LEED是一个全球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我们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依靠来自世界各地的会员及LEED专业人士,特别是在中国,我们需要这些会员及专业人士帮助我们一起开发并且确保LEED的持续变革能够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 其实,LEED是美国民间绿色建筑认证奖项,由非盈利组织美国绿色建筑协会于2003年开始运作,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LEED成功的商业运作和市场定位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追随,如今它已经成为全球默认的主流绿色建筑评级体系,得到全球不同气候带国家的认可。而中国是最热衷于LEED认证的国家之一。 然而,美国的LEED体系是基于美国国情设计的,强调高舒适性,以高技术和高能耗为前提进行施工,美国所谓的节能建筑可能比中国一般的建筑还耗能。因此,LEED认证未必适合中国国情,而中国完全采用美国的LEED体系也并不适合。毫无疑问,节能环保是未来的主流趋势,节水,减少碳排放,废弃物减量,提高和改善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适度,是使我们所有人的未来变得更美好的基石,但我们也应该看到,LEED认证并不是好建筑的唯一标准。想要真正融入本地,促进中国绿色建筑更加繁荣,使绿色建筑运动在中国真正铺展开来,这需要的不仅是在市场上取得的重大成功,更是要对人们头脑中建筑概念的一次绿色革命。 绿色建筑政策标准的制定应该符合哪些条条框框? 技术的智慧为绿色建筑加分 一直以来,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什么时候发布?针对于以前,新的标准又将有哪些变化?等等的问题被各方人士所热议。但是不管有些怎样的变化,达到绿色环保才是最终的目的,也就是说,手段可以多样,目标只有一个。与此同时,根据规定,2015年后,我国所有的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建筑都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业内专家预计,未来10年里,绿色建筑面积会超过每年10亿平方米。客观环境的需求,加上趋于成熟的技术,一定会为绿色建筑起到加分的作用。 在这里,绿色屋顶技术便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手段之一,绿色屋面系统技术包括种植屋面、热反射屋面、单层屋面、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和通风瓦屋面等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生态、抑制城市热岛效应、可循环、延长屋面使用寿命和与自然和谐共存等功能。而且屋顶绿化的生态效果显著,但首要的考虑还应该是保证建筑安全的荷载、结构和防水方面,目前我国也已经制定了相关的产品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 以信息化手段生成智慧建造,无疑是绿色建筑的另一条发展通道。智慧的建筑也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达成的,一是帮助建筑形成资源的循环使用,这包括水能循环,风能流动,自然光能的照射,科学地根据不同功能、朝向和位置选择最适合的构造形式。二是实现建筑自身的减排,构建时,以信息化手段减少工程建设周期,运营时,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能保证最低的资源消耗。为此,在建设工程信息化领域探索多年的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贾晓平对绿色建筑理念,也有着自己的认识,"BIM、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是绿色建筑的重要支撑,以智慧、互联、协同的建筑来满足整个城市的绿色发展和智慧运行,让每栋建筑物都能够实现低碳、高效、低排放,这些都是智慧建造要去解决或者重点突破的方向。"可见,绿色建筑是发展方向,信息化是技术支撑,面对智慧建造绿色建筑的新挑战,掌握技术趋势,把握产业走向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对于绿色行业来说,国内在发展上又有哪些欠缺? "绿色"人才依然短缺 有一点不容忽视,绿色建筑成本高昂,目前市场上绿色建筑多用于高端改善型项目,但这种情况其实主要还是因为专业人才的缺失。实际上,一个好的设计产品未必会造成很大的成本压力,尤其在建造环节,不仅需要借鉴现代的技术手段,同时也要吸收和引进优秀的"绿色人才"。 诚然,绿色建筑人才缺乏的问题早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加强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提升绿色建筑人才的职业素质将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考验。北京建筑大学校长朱光认为,建立完善的专业、前沿的绿色建筑教育体系,加大对绿色建筑共性关键问题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对于绿色建筑产业群进行协同、创新、整合,是促进绿色建筑产业继续进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此外,值得重视的是,"培养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众多要素的协调和配合,要注意面向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需求,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教学、科研、企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的确,现在中国很多绿色建筑概念都来源于国外,非常缺乏一批既具专业性,又有国际视野和创造力的专业人才。为此,大面积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或技工十分重要。在美国,很多技术学校大量培养如何安装太阳能光伏及检测等基本技能的人才,这有助于大面积培养和推广专业技能人才,同时,培养一批精通绿色建筑设计和国际化专家型的国际精英人才,也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途径之一。 长期以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直致力于建筑和城市领域的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并且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建筑人才,针对"绿色人才"紧缺的问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庄惟敏表示:"清华大学有责任继续为国家城乡建设事业及国内外建筑领域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绿色建筑的发展贡献更多的科技人才。" |
|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5-5-3 05: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