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EaBI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EaBIM BIM门户 全球资讯 建筑行业动态 查看内容

直播:第三届中国BIM论坛

2014-5-26 11:36| 发布者: 萧闫子| 查看: 8205| 评论: 0|来自: 地产中国网

摘要: 会议主题:全球信息化助力中国地产实践—第三届中国BIM论坛会议地点:新世纪日航饭店会议时间:2014-5-21发言嘉宾: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BIM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buildingSMART中国分部秘书长魏来HOK建筑事务所首席 ...

Elvis Li:大家好,我是李刚,今天有些海外的朋友在,大家不知道我的名字李刚是很出名的,大家知道吧,出名的原因很多,因为叫李刚的朋友很多。第二李刚为什么会出名,我们知道其中有一小批的李刚做了坏事,其实不是,是他的亲戚做了坏事,我们就出名了。中国有一个古话叫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香港也一样,一个很火的新闻,叫香港高铁,可以直接去北京方便大家,只是在10年初开始启动,原本计划是今年年底完工的,然后变成七年多了,当然里面好多原因延误了,这些情况出现我们的香港铁路的CEO就把立法局问他了,为什么延误,讲了好多理由,一个这么好的管理层,不但是他,还有下面的人,一个项目会说怎么不行,没有上班,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在管理上面到底漏了哪个环节,如果用BIM这个情况,是不是不一样,而且怎么样用BIM这个东西才会不一样。

buildingSMART香港分部副主席Elvis Li(本网记者 纪珂/摄)

在一会儿跟大家分享一下到底香港人怎么样看BIM,我的角度从管理的角度看BIM,在此之前简单介绍一下我来自香港的buildingSMART,香港的buildingSMART改一个中文名,去年开始建立这个香港分会,过去还了几次不同的研讨,推动香港BIM的应用,但是也得到一个共识,BIM应用比较早,所以经历过刚才的神话论,唯物论,包括贴标签的现象,我们得出一个小小的结论和分享。有几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我们看到的BIM,其实它并没有改变设计的本质,设计有没有BIM,都会做设计的,这是肯定的。第二个我们看到BIM是会影响什么,会影响我们设计记录的方式而已。第三个也看到BIM里面好多信息,所以它会改变开发商管理信息的方法,这个比较重要,我们发现这个价值点蛮大的。第四点除了对管理信息变化的话,会对整个设计工程管理的过程的安排也会产生变化。所以我们也看到最后一个特别一点,今天忘了穿队的衣服来,其实要专门来做才行,称为MIB,其实提供信息给商业决策的,也是要专人来做的。

BIM其实本身是个技术,或者建筑模型是个技术,但是这个技术是通过建膜这个过程来支持开发商的商业管理,所以通过建膜的过程,把开发商所要的产品信息给累计了,所以BIM不单是设计的过程。我们看见理解的是从一个香港buildingSMART理解的是BIM是我们未来整个团队的新成员,除了开发商、政府、供应商之外,加了BIM咨询顾问的元素,来为开发商服务的。早几周香港刚刚公布了2014年作为BIM的年度,我们的政府也在香港做了一个启动典礼,所有项目一定要用BIM来做。

讲到香港,很特殊,我是一个香港人,香港人有几个特点,基本上是一个移民,在香港长大,受到英国式的教育,基本定义就成立了。所以有一些价值文化和大陆的有一点不一样,一个是狮子山文化,我们鼓励要努力工作,互相帮忙,另一个后一些的时候,经常会看很多港剧里面的叫快、量、质文化,要给我不断好评。所以这个文化领导着我们开发商,要求一个BIM是要达到最终的一些效果。

第一这个是香港其中一个开发商,都挺大的,副总讲的,开发商要真正,对于BIM的诉求来讲,要求的就是我希望我来管理这个企业的时候,是一个数据库,我可以用一个方法来管理的,所以他提出的一家企业一个数据库,一个管控,通过这个可以管理不同地区的不同项目,所以他可能很快的量化整个开发商的管理模式,如何操作,我们看它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这个是在香港尖沙咀的项目,项目的位置,它是在路上,挺繁忙的区域,这个项目为什么介绍,其实做了很多项目,包括复杂造型,这个项目最特殊的地方很小,才一万五千方,传统有另外一个误区说大项目一定要做BIM,小项目不要,这个一会儿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它也是最一流的开发商,在这么小项目上都愿意投入BIM资源,这个是免费的,请顾问来做的。当然这个团队没有在一开始的时候用三维,所以传统的时候还用传统的方法来做,这里面是地下车库,它是一个商业楼,所以地下是停车场,地下到八楼是零售的,楼上有办公,最顶一层是餐厅,所以做出来是这样一个设计,设计的挺简单,也挺好。地下一层放了一个变压房在那边,地下是零售,跟着车道入口,这是大堂,然后去到一楼、二楼,都是餐饮,六楼也是餐饮,七楼也是,八楼变成办公室了。为什么八楼变成办公室,香港地契条文里面获车位有限,因为受到历史的影响。如果可以的话,全部做零售是可以的,九楼、二十楼,楼上最好的一层又拿来做餐厅了,很简单的设计,传统来讲没什么问题,我做经理的时候也同样做这个事情。但是我们知道这个楼其实一看,最复杂的就是地下车库,所以业主说这个地下车库挺复杂的,来看这个到底行不行,所以建筑师也很配合,画了不同角度的图,说明这个事情能建,没问题的。我在做BIM之前,也做了八年开发商项目管理,我们看到的设计图纸里面,这么多的设计图纸,是不是我们看完之后,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的项目有把握,有把控,是不是我看清楚这个图纸之后就可以避开地下铁路的总经营的问题,坦白说不是的,曾经做了很多BIM项目之后,其实大小的BIM项目里面的风险是存在的,所以在过程中找到一个BIM顾问,来把这个项目变成一个BIM模型来看看到底它如何来用BIM模型管理它的项目。

所以简单来说,做BIM的话一定有一个流程,从建膜开始做管理、做分析,所以有一个BIM实施计划,有一些BIM的检测逻辑,做了很多版的BIM模型,也做了建筑结构BIM模型,做了外围的分析和地下的分析,重点不在这里,是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在香港来讲,是分类了,有些问题不用解决,但是有些问题必须解决,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意味着项目会超支。所以BIM是数据,意味着要梳理,意味着要做分类,把不重要的信息拿走,然后做沟通。这里确认的一方是有一个波道,建筑师花的净空大概五米七,坦白说我做项目经理的时候觉得也OK了,我需要的才四米七,感觉上应该可以过的。一有BIM模型出来,你可以看见除了五米七结构以外,因为是地下停车库有排烟,很正常,凡排烟都做不成,我做那么多没有一个BIM项目是成功出现的。所以这个净空有五米,需求有四米七,只能建到四米,有BIM好简单,没BIM的时候怎么样,同我以前感觉来讲,没BIM的话什么时候发现,施工完发现的。发现之后怎么样,我以前做建筑师的时候告诉施工单位,为什么你不会看图,所以你必须把这个事情改正过来,然后我们花很长时间跟施工单位在纠缠这个事情,我们搞了一大堆时间,当然这个事情讨论很久的时候会慢慢呈现,是的,图纸是有问题,然后就改,就问业主,当然要改,所以慢慢开始改了,需要做什么,需要把所有的资料找出来,排烟管到底应该怎么重新修,而符合四米七的高度,这个也需要点时间,因为很简单,这个东西不能一下子解决,还要找路,可能要打,在这个情况下拆掉楼梯,最终这个事情搞定了。

我有问过我的同事,搞定了,花多少钱,问了施工单位,就是几十万,不是几千块,还要安排怎么样,一个错误引发到开发商几千万的数种。另外谈的时间这个是追不回来了,项目是延误了,所以香港高铁延误是因为有太多小问题了,你可以找建筑出来讨论,你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这样的问题在很小项目里面不止一个,每一层有十个左右,尤其是地库。经常我们会发现的有些电梯不下地库,下面的空间比电梯紧,有些楼梯跟结构打架了,楼梯的净空不够了。所以通过BIM的管理服务,我们是可以把大量的不需要协调的问题,不需要在工地协调的问题挪移到早期解决掉了。另外挺特别的,我们也知道我们做项目管理一条永恒不变的定律,就是自己永远都在变的,所以三边工程是跟工程管理天生一对的,没有工程不会变,变的原因很简单,可以做的更好,就会变,在我们项目中,也发现另外一个问题了。突然间业主方有一个高手来了,说你的图纸有个地方可以优化,就是停车场,你只要做一点点的优化变成货车位,面积就可以转成零售了。刚才讲的那一句话意味着六千万的收入,转不转,哪个建筑师个人可以抗拒业主说你不帮我搞定这个事情没有六千万,所以很负责任划了,就会跟其他的设计团队讲,这个图改了,我们去看一下需不需要这个图纸,说好,去梳理一下,就完毕了。但是现实是,这些问题往往没有被很好的处理,所以就会发生一个问题了,我的建筑改了,我的结构没改,我的机电没改,所以最终还是不行。通过BIM我们有一个更好的,更直观的管理的一个利器,做什么呢,让我们的团队知道该改什么东西,左边一个私家车位,具体延伸是货车位所需求的净空,所以每个人要改什么东西就一清二楚了,结构也要改。当然我们通过一些简单的IPAD,这个方便了所有人,给的东西越清楚,那个东西越快,这是改好的净空,改这样的东西是一个事件,在这个小项目里面这样的事件也有十来个,比如旁边的地下排水,后走道的地下排水,楼层净空,很多这样的东西,通过BIM很快一次处理出来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管理的效率才能提升上来。

第二个案例是香港房屋署的案例,已经讲的很多了,大概在两年前之前他们就说了我要把BIM里面的I用出来,这个是很难的,我们都知道BIM有I,有信息,但是谁能把信息用到项目管理上,谁能把信息用到成本管理上,谁能把信息用到规划上面,它是很肯定,原因是BIM里面的I是设计信息,我们要的是商业信息。所以做了一个科研项目,我们要开发一个软件,把BIM里面模型量改成工程量,所以出来的信息才能符合香港的规定,在大陆就符合国标的规定。坦白说一点点的距离就让这个量不能用,它不是一模一样。做到最后是百分之百一模一样,有这个量之后,我们所有的信息可以导出去,从预算、估算多成本控制,到变更分析到最后付款,结算,一条能走通。这个量其实威力是很大的,我们看一下一个视频。有这个量之后,知道自己在哪里,工程标是多少钱,如何分布,我可以很精准的知道我这些量在什么时候发生,如何控制,当然这个量跟现场一样,告诉大家不是的,我们需要调整它,未来量和工程才能关联起来。有一个特点,所有的量都有理性的,如果我要知道第十座多少钱,只有按几个按纽就可以出来了。这个从BIM模型导出来的,到BIM改的时候也会直接去改。另外一点,这个量我们应了客户的要求,跟时间做了一个关联,这个关联是让它能动起来,大家已经看到很多4D了,就是3D模型加时间模一个结果出来,但是这个结果只是预演着一个未来,对业主来讲不关心,有钱的话对开发商来讲很关心了,大陆最大的研究是资金,下面那条线是资金链的线,所以可能知道在哪一个月份需要多少资金,然后才不会因为资金链断裂停顿。

另外一个用的挺多的,有BIM,有量,做很多的价值工程,不知道大陆是不是叫价值工程,这个字可能用的不太对,我有很多选型,哪个是最好的,经常开发商会问,这是我们一个小项目,保龄球场改建成戏院的项目,改完之后,项目总监就问了,我的戏院有新版,当时我不知道哪个新版是最好的,是600乘1米2好,还是乘1米好,就问造价顾问哪个好,就很专业的说面积一样,价格一样,他说不是,另外一个人就说了,大块的肥料多,所以贵,听上也对,是不是选600乘1米,小块和大块还有一个部件,就是后面的支撑,小块的支撑会多一点,所以讨论了好久,坦白说没有BIM模型之间也问过很多类型,不知道,因为它的答案是不清楚的。其实后面的支撑很贵,多一块支撑多很多,所以这么一个小戏院差价是16万8,如果用大的话会用这么多,就这么简单。通过BIM做很多不同的价值分析,包括刚刚做完没多久的项目,包括去到单体的选型,到底选多少单元好,我的收益才最大化,投资才合理。这是单体选型结果动画的表示。

另外一个我们选施工方法的时候,这个是选不同的挡土墙,用大直径的好,还是小直径好,用BIM发现大的好一点,成本会比较低一点,也包括我们很多时候会做的转型,转型大家都知道了我们下面有停车场或者商业,转型好,还是大版的转型好,很多时候要想很久,通过BIM可以更加量化让我们的业主和客户直接从KPI选,这是他比较喜欢的一个量化。刚才看是从成本角度来看的一个5D的部分,现在介绍一个施工时候用BIM来做材料分析的项目。

这个项目的问题客户是一个施工单位,它的问题是旁边有两个差不多大小的项目,旁边那个项目早开工,另外四个塔吊。他说他感觉他的项目用三个塔吊就够了,所以它想知道到底我用三个塔吊行不行,他做了很多规划和分析,最终达不到一个比较好的答案,所以想用BIM梳理一下,因为它有数据,就可能知道运输量有多少,选了一个最高楼层,然后通过哪个时段来分析。这里看到最上角的时间,然后有三个是代表不同的柱,三个塔吊,黄色的塔吊在刚刚那个小时超符合,超了三个小时,意味着如果按照原本施工计划,项目会延误了,材料运输部上去了,为什么会超符合,因为有三个塔吊,第一眼看上去的时候,蓝色圈可能会超符合,旁边会好一点,所以在规划上把中间的区域放在旁边了,通过BIM就会告诉我们的施工单位,把黄色的工作区域多一点放蓝色部分就不会超符合了。这是修改后的计划,只是区域安排不同了,施工顺利了。这个项目在香港可以看一下,旁边的项目比它早开工,但是比旁边的项目还要早完工。我们看到我们行业作为一个开发商也好,顾问也好,我们的行业是充满挑战的,因为我们行业的不明朗因素太多,只要稍微做的不好,我们的压力就很大了。所以我们需要花更大精力来处理我们的问题。

第二我们行业是很多竞争的,不同的新事物会进来,比如我们希望先销售再建,当然是最好的,但是问题所有用户的需求会陷进来,五花八门,你如何来管理。有一些他们希望的是我用大量的预制建生产,利用公约化的话,数据的精准性要很高,另外我们看到管理方面要配合,有技术行吗,不行,BIM不是代替人的,人要学懂用BIM,这是香港最想做的事情。香港想通过BIM掌控每一个项目的细节,让这个BIM提供一个很好的管理依据,做管理的过程之中更有信心。对于最后一点来讲,也是刚才魏总提过的,所有人要做大数据,什么是大数据,就是很多数据,没用的,很多的数据代表没用的。我当年第一个做BIM项目有六千个碰撞,意味着没有人管,因为不知道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你用大量时间梳理,是不值得的,要找重要的碰撞,这个价值才能出来,才能从大数据找到你需要的点,所以我们看见的是所有的数据是不能用的,你要梳理它、加工它,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数据,要不就成了标签工程一样,只能看的。

香港的一些业主,从我们开始的时候,从高层着手,我们看到很多业主的高层对这个BIM充分理解了,比如恒基副总裁,他说说白了包括两个事情,第一个多赚点钱,通过BIM让我的项目的收益更大化。第二个我有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在这里面,所以就成了为什么要做BIM的核心理由了。 关于香港房屋就比较复杂多一点,通过这个东西来提高整体部门的素质,所以整体部门在规划香港整个廉租房用途的时候可以更加清楚规划的未来。所以他对大数据十分有兴趣。

最后一个,我们是做BIM顾问,我们不做设计,只做BIM,通过BIM来帮助我们的行业找到一个快车道,这个快车道是之前英国一个BIM的同仁来参观我们的公司,他看见的是原来很简单,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集中在一起的时候量化更快一点。所以过去很有幸,我们大概做了两百多个项目,从最简单的一个改建,去到最复杂的机场、电站、医院,但是我们做的最多是商业综合体。 谢谢大家,刚才分享了一点我过去小小的经验,希望未来大家可以认识多一个李刚,谢谢大家。 主持人 魏来:谢谢李总给分享的一些经验,也说了很多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我也是非常认同,我估计在座的各位也是非常有心得的。接下来我们休息十分钟,三点一克回到这里,进行最有特色的一个环节,就是对话环节,大家可以准备一些问题,有一些很难的问题把演讲嘉宾问住了,那今天就太成功了。谢谢大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4-9-29 02: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