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主持人 魏来:谢谢,下面请Rodd Perey为我们讲讲信息化设计。 Rodd Perey:大家好,悉尼布莱街一号是一个商业建筑,是两年前启动的项目,我们的客户希望我们在这个项目中运用这个BIM技术。这个建筑是绿色建筑,是一个六星级的建筑,这是最高级的一个写字楼,在同类建筑中属于中等面积,一共有28层,这个建筑获得很多奖项,比如澳大利亚最佳高楼奖,可持续建筑奖,新南威尔市最佳建筑奖,最近还获得了2013年美国建筑协会的最佳建筑奖。这个建筑饱受大家的关注,有的研究机构对这个建筑专门进行了案例分析和研究,在一些咨询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中,以及一些工程杂志中都对这个建筑进行了研究和报道。 悉尼Architectus建筑事务所BIM主管Rodd Perey(本网记者 纪珂/摄) 布莱街一号这个写字楼是六星级的建筑,有40%可再生混凝土,90%以上的钢筋中含有50%以上的可再生物制,使用可再生的木材,还有三联产能源系统、黑水处理系统,雨水收集和废水收集处理系统,同时还有雨水收集系统,另外还有一个自然通风的中庭,这是这个建筑的精髓之一。此外这个建筑还有双层的幕墙。上面是这个建筑的北面,面对着这个悉尼港和大桥,这个景观是全悉尼最好的,处在几条街一个交接口的位置,要想在这个环境中设计这种建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布莱街一号这个设计和制图全程是使用BIM技术,从最早期的概念设计到接下来的设计还有建筑的优化,可持续性的分析,这全过程都使用了BIM,之后的施工,还有建筑的运营和维护也都使用了BIM。另一个特点整个团队都参与到了其中,所有的分包商也都使用BIM,总承包商使用BIM,模型有32个子部分组合而成,这是客户日后进行设施管理的一个基础,我们的客户也竭力的支持并且投入到BIM技术的应用之中,实施和管理BIM的一个战略性方法,我们这个项目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也是遇到问题不断克服困难,我的结构中有非常棒的人才,但是并不是说我们是完全都是天才,也不是所有的软件和设备都是最好的,我们使用(英文)作用主要的平台,实现了各软件的一个互通性,(英文)担任BIM经理,我们明确定义了BIM项目的这些任务,BIM是六星级的绿色建筑,这个是领先能源体系的白金级别建筑。 这张图表显示了BIM的一个应用进程,我们最初是在06年来进行构思,这是澳大利亚建筑设计院发布的一个图表,我们在现状是使用一个双向的合作,之后我们要继续去开发这个BIM技术以及相关的系统,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这张图显示了这个建筑结构的复杂性,这是在设计开发阶段的一个图例,我们用三个模型,一个建筑模型、结构模型、IEP模型,然后这三个模型相互整合,最终实现了BIM的功能。其中应用到了各种各样的软件,这些软件各有各的功能与作用。这些软件可以反馈回信息,已帮助设计人员优化设计,这是用(英文)7对结构设计进行的有限元分析,我们将模型导出至这里,这个应用中会标注出非常关键的部分,供设计人员反复检查,然后在进行分析,直到设计达到最终优化的结果,这个是平板完成分析的一个结构设计,我们在这个分析中使用的是(英文),从结构角度来说,这个大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建筑,这个建筑中有一个六米的悬梁,还有各种不对称的结构,所以在进行结构分析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用计算机技术使这个分析更加的高效。这个建筑很关键,因为幕墙发挥很大的作用,有的加上太阳能,但是这个是利用的被动式的技术做的设计,能够通过幕墙控制通风,在楼内用保持通风的功能,还有一些遮阳的设施,和幕墙结合起来。 这个也是用同样的技术做的分析,我们用的是流体力学的原理来做这个通风的分析,而对于幕墙而言,两层幕墙中间的被加热的空间及时排除到户外去,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分析。而且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也是比较符合的,这个是我们从建筑的现场来看,这是悉尼的一个商务区,这里面因为是核心区,它的租金也是很高的,所以开发商对于楼的要求也很高。这个是我们利用外面的遮阳设施所做出来的结果,你可以看出来它有这个自动的传感器和自动的控制体系,所以这个人在室内的时候它可以人工控制也可以让它自动,还可以有室外很好的景观,这个遮阳设施并不影响看外面的风景,而且调节角度是非常灵活的。整个过程中如果是自动的话,根据日照角度不同,随时做调整。同时我们还有一个中庭,这个是作为商业建筑来说很有意思的一个设计,它是建筑通风的一个重要的设施。因为中庭很高有热空气上升,通过上升以后排出到室外去,再从底下把那个冷的空气吸进来,所以这个空气通风可以从双层幕墙中间这个缝隙里面进来,也可以有一个被动的通风,也可以有主动的通风,这里面也是通过流体力学的方式做一个分析和模拟。同时我们也做了一个几何分析,这样的话分析结果都会用到实际工程中去,这个是对于一个日照的分析。从这个中庭的角度分析了建筑,如果没有遮阳的话,没有幕墙的这个遮阳效果,我们做了日照分析,在每一层都进行了单独了分析。这个用的是辐射软件,把这个分析结果输入到BIM软件里面看是不是可兼容。 这是我们所做的一个眩光的分析,用的是(英文)这种软件,我们所设置的参数也是为了能够优化这个制冷系统,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设置的这些指标都非常的高,这个就是制冷体系能够更加有效的运行,我们就通过这个分析能够设计需要进多少风,需要保持什么样的温度,同时也根据这个结果的话可以运行这个要降低多少等等。这是我们对于项目的一个幕墙的分析,这是取了一年当中的典型日,通过典型日的分析,幕墙的绩效和属性,为了方便把这个幕墙做了一个展开,每一层都进行不同的分析,其中有几层是重点分析。可以看出来这19层每一层分析结果都是有一点点不一样的,有时候每一层之间的变化还非常的大,这个是我们用(英文)的模型所做的分析,我们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了解一下我们所追求的这个设计是否能达到目标,另外也是为了工厂预制的配合,所以我们对于这个做了60多次的测试,对于存档和数据的保存也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我们会把不同的数据输入进去,然后产生了一些图片,比如说幻灯片所显示的这个图片。我们从右边的角度以这个视角做了一个图片,这个是对于建筑的机电,和我们另外一个合作伙伴做的,这个工作很必要,是因为在初步设计里面中庭几乎是看不太见这块,所以我们发现我们设计的协调性非常的重要,这个对于客户来说也可以节约很多资源,在这个植物室里面,我们通过协调,然后他们可以引入一些石头,来做这个植物室的特殊设计,这个也是通过BIM应用得到的一个优势。 这个是一个多功能的分析,你可以看的出来有一些模型他们展示了很大的复杂性,在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要知道设计和设计优化与工程建造的时候的衔接也很重要。这个是最基层的机房,可以看出来设计的非常紧密。最后到了施工的周期,BIM的经理他们就跟分包商说好应用BIM,他们要求用BIM,这个是招标的前提条件,同时我们觉得对于整个项目的提升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共同制定了这个计划,同时我们也沟通清楚后期可能预见的问题,和我们预期达到的目的,相关的建筑师就现场与他们进行协调,我觉得我们的经验就是在现场中做培训的话是最有效的,当他们在承担这个工作的时候,为他们提供这个培训,效果是最好的,要不然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然我们同时对于标准,还有数据的设置提前都有沟通好。这是在整个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做了一个精密的计划,就是说要求有什么样的数据,在电气的咨询方,我们就会跟他们讲我们需要哪个类型,哪个型号的什么样的电线,这些具体的细节,都要提前设置好,这样的话我们的分包商就很期望他能做什么样的工作,同时我们利用这个软件,也实现了一些其他的效果,比如说在物业管理方面,在设施管理上有一些会利用电脑运行这些软件,但是有一些设施和应用,他们就不是那么的熟悉,对于参数的设置也不是很了解,这样的话需要对他们提前良好的沟通和培训。 这个是在所有模型里面做了一个综合,在这里面进行一个集成,进行一个共同的分析,也做一个相容性检查,这样我们对客户也可以说一下,比如用IFC的标准,或者用其他的标准,对于未来的备案也是很有好处的。这个是我们做的审批的和信息更新的周期,我们这个项目周期非常频繁的沟通、审批和互相的信息沟通,非常的频繁,因为很多模型要同时应用的话,要保持一致性,经常需要写一个报告,把这些发现的问题及时给所有的参与方发一个报告,让他们明白情况,这样的话没有人被拉下了,所有人都在一个频道上,对于环境分析而言,我们也是用的标准化的测试,也有这样一个变更和碰撞点,我们发现了一千多个碰撞点,就会分析这些碰撞点在哪儿,是什么原因产生的,这里面项目的协调度是非常高的,比如说我们在管道铺设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沟通,这样提前沟通清楚,后期的工作就会避免很多问题。 对于信息的发布,我们把产出的报告及时发布给所有参与的各方,所以任何一个角落你可以看的出来,一方面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哪个地方还能够出现多少碰撞点,确保每个参与方都通知到,产生这种不清楚的情况。同时这也确保了大家都互相沟通,能够更好的发现碰撞点,能够提前解决,这个是我们开的协调会,包括根据计划所开的那些协调会和计划外临时的协调会,我们也会发现这些协调会非常重要,只有通过这个会议才能解决设置中的一些问题,更好沟通施工的环节。我们也会用这些碰撞报告,来做一些日程,然后就按照这个日常一条一条把这个碰撞点全部解决,有时候会把这个会议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工,有很多问题都是在协调会上解决的,这个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参与项目的人都已经形成了这种共识,一到时间就来开会,包括了我们的分保商,包括我们设计合作伙伴,都是这样子,这样的话也有一个很好的档案保存下来,保证以后如果出现诉讼的话,律师们也能够有依据可查,特色就是文件保存的特别好,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达成什么协议都有很好的记录。 这个是一个管道的图片,是中间的一个房间,协调性非常好,你可以看的出来,它是因为有绕过电梯,所以就需要很好的连接,这是2011年9月份的一个开幕会,这是我们的政府高官出席会议,他对我们的评价还不错,这个是整个的项目,整个的楼,你可以看的出来建的非常好,这个是中间层的设备机房,可以看的出来在模型里面也有体现,模型里面的数据也包括了考虑一些运营和维护的一些方面,所以将来在运营维护的过程中物业管理方能够很好的应用这些数据。这个也是跨专业的工作,有30多个专业需要共同来配合,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把内部的信息全部在一个表格里面汇总起来,把它输入到模型里面,这样模型就当一个黑板来使用,这样的话物业管理和我们的业主能够很清楚从模型里面看清楚总的表格,同时用这个数据库,我们也要和其他数据库协调。这样方便我们的客户进行管理。 最终的建筑模型非常方便与客户使用,客户可以轻松的访问相关建筑的信息,是以3D的形式呈现的。这是建筑经理还有开发商对BIM流程的评价,他们都反映BIM帮助他们提供了质量,缩短了工期,并且促进了各专业和各行业的协调,如果没有BIM的话,是无法设计并且对这些复杂的区域进行施工的,这确实是一个事实。比如说在之前的一些大型项目中,如果没有BIM,它的工时比现在长的多,而且是现在的十倍。刚才那张是中庭的示意图,这栋建筑全程都使用BIM,各承包商、更经销商都使用BIM,我们的客户,还有我们自身,以及项目各参与方都努力的投入到BIM的应用当中,同时我们还充分的利用了我们现有的计算机,人才资源,另外还有高层次的合作及管理,BIM重点可以应用于可持续发展协调合作以及管理,这是从布莱街一号建筑中所吸取的经验,我们从07年,一直持续在做这方面的工程,布莱街一号算是一个先驱性的工程,我们在全程从概念设计到最终交付都使用BIM,我们努力的想促使我们所有的客户,都投入到BIM的使用当中,并且从BIM中获得最大的益处。谢谢大家。 主持人 魏来:之所以讲这个,是组织人员去了悉尼,刚开始听说了这个项目,也去(英文)公司拜访了一下,给我们讲了一下,我觉得这个项目非常典型,这个项目是一个建成项目,而且是从设计这个过程到施工过程到管理过程,应用的非常深刻,而且整个体系非常健全,非常好的项目,当时想一定要把这个项目介绍到中国来,今天总算实现了。我们今天演讲还有最后一位嘉宾,接下来在茶歇之后我们安排了一个环节,就是沙龙活动,可以展开对话,在座的嘉宾可以对今天听到的一些见解也好,还是经验也好,如果有哪些问题可以跟我们的嘉宾进行互动,现在就是说在座嘉宾或者听众可以准备一些自己的问题,都没有问题。我们接下来就请出我们最后一个演讲嘉宾,来自我们buildingSMART香港分部的副主席Elvis Li,也是李刚先生给我们讲讲香港工程项目精细化及信息化管理,有请李刚先生。 |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精彩内容天天有
|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4-11-24 06:57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