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东,吴天华, 郎灏川(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 摘要:本文首先将目前常见的2种现场扫描技术,即三维激光扫描、全景扫描2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出适合于BIM工程实施的现场扫描方式。本文分别对两种扫描方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实施方案,结合案例对扫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全景扫描、BIM实施 近年来工程信息化不断发展,3D建筑建模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尤其是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提出,3D建筑模型中又能够被赋予诸如进度、投资等信息,形成4D乃至5D的BIM模型。换言之,BIM技术的推广,使得建筑图纸更加直观,具有了生命。但是在工程实施阶段,如何能够将BIM模型利用于现场管理和推进,就需要有效的手段作为辅助。 基于这样的背景,扫描技术能够成为有效连接BIM模型和工程现场的纽带。它能够有效地、完整地记录下工程现场复杂的情况。本文将通过2种扫描技术的对比,提出该技术应用于BIM工程实施的一些探索思考。 1 现场扫描技术概况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和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开始逐步应用于工程领域的主要有2种扫描方式,即三维激光扫描和全景扫描。 1.1 三维激光扫描定义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又被称为实景复制技术,是测绘领域继GPS技术之后的一次技术革命。它突破了传统的单点测量方法,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独特优势。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提供扫描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因此可以用于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字模型。它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被测对象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 1.2 全景扫描定义 全景扫描是通过用成像设备(目前通常采用高像素数码相机)采集一系列图像序列,再经过软件对图像进行匹配拼接,最后融合成一张显示全部图像内容的“超级图像”,可以视这个“超级图像”为全景。“超级图像”含测量数据及坐标数据,可直接与BIM模型、其他同视角“超级图像”进行对比。 1.3 扫描技术简略对比 表1 三维激光扫描与全景扫描方式简要对比 Table 1 Contrast between 3D laser scanning and panoramic canning
由表1可以看出,两种扫描技术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综述如下: (1) 三维激光扫描的优势主要在其扫描精度以及与BIM模型的便捷比对。在理想的扫描条件下,其扫描精度可达到2mm,基本能够与全站仪等工程测量仪器精度相比。同时,三维激光扫描仪生成的点云数据可以直接转换成为BIM模型; (2) 全景扫描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全面、直观、便捷的输出方式,以及相对于三维激光扫描的低成本投入。 2 现场扫描结合BIM技术的实施要点2.1 传统模式下工程现场的关注重点 在传统的工程实施中,现场工程师通常采用测量、记录、统计、对照对比等技术手段,对工程现场信息进行采集、记录和统计分析。工程现场的日常工作关注重点主要包括: (1) 实测实量:工程实体施工的过程检查、验收等过程,包含大量地实测实量要求,通常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尺等专业仪器进行测量。生成的记录则作为判定工程质量、或是进入到下一道工序的依据。 (2) 材料设备管理:记录工程材料(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设备的现场外观检测及取样复试等情况、性能指标数据、品牌型号等关键信息。此外,鉴于材料设备质量对工程整体质量的影响,检测送检的合格情况也是需要控制的关键内容; (3) 现场管理:对于现场的各种情况,必须有完整的记录管理,如材料进场和使用、各专业队伍之间的工作面移交、现场形象进度等内容; (4) 其他信息管理:诸如设计变更文件、施工方案等技术文件审核、分包单位资质审核及管理、作业人员、动火审批等管理文件内容。 2.2 扫描技术对于工程实施的应用要点 当扫描技术与BIM技术进入我们视野的时候,它们给现场带来最大的便利即是工程信息数据的整合管理,主要可以包含于以下4方面功能。 (1) 两种扫描方式的数据采集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疑是实测实量数据采集的有效方式。在保证扫描精度的前提下,通过扫描的方式,可以对选定的工程部位进行完整、客观地采集。 全景扫描技术的数据采集主要体现在现场工作的记录方面。虽然无法体现精度的要求,但可以反映一切与检查验收相关的相关信息,例如:检查验收的时间、部位、表观质量、形象进度等。 (2) 三维激光扫描的数据应用 三维激光扫描生成的点云数据,经过专业软件处理,即可转换为BIM模型数据,进而可立即与设计的CAD模型、BAM模型进行精度对比,寻找施工现场与设计模型的不同点。 (3) 全景扫描的数据应用 在全景扫描所生成的现场全景图中,能够通过外部信息导入(例如:手动输入、外部设备输入、数据库转录等)方式,汇总现场工作需要的各项关键信息。 (4) 统一的数据管理方式 经过数据的采集与转换后,现场情况可以很完整的以BIM模型、点云模型或全景的形式在统一集成的信息平台中整合,并根据现场工程师需要开展相关管理工作。 表2 两种扫描方式的应用要点 Table 2 Application points of the two scanning methods 3.3 三维激光扫描应用范围 (1) 重点部位扫描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高精度的特点,在现场(全景扫描的工况范围内)选定关键的检查验收部位进行扫描实测。在本工程中,选定了外幕墙钢支撑环梁结构进行实测,检查环梁安装精度。 (2) 与BIM模型比对 扫描完成后,经过软件处理生成点云模型,将其与BIM模型、以及现场全站仪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得到三者之间的精度差别(图2)。 ![]() ![]() ![]() ![]() 图2 三维激光扫描模型对比图 Fig.2 Comparison picture of 3D laser model 3.4 信息管理 (1) 工作信息记录 为便于现场工作信息的录入,可以采用移动终端(ipad)的录入方式。在移动设备中预装信息处理软件,现场工作人员只需正常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将记录信息录入到终端设备,设备能够自动根据信息和程序,生成检查记录表式,并将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中。 (2) 工作信息与模型的结合 基于两类扫描数据的基础上,将日常管理工作与模型相结合。现场管理人员可以将各阶段现场信息集中录入,通过数据管理和处理可以反映到全景模型中进行直观地展示(图3)。 ![]() ![]() 图3 全景模型中的信息记录和展示 Fig. 3 Information recorded and showed in the panoramic model (3) 数据库管理 建立专用的数据库,将扫描模型以及过程中产生的工作数据集中进行管理。 4 应用效果分析评价 4.1 三维激光扫描 经过现场扫描对比,在对同一部位的排除扫描环境干扰的情况下,三维激光扫描能达到较高的扫描精准度:对比Leica1201+全站仪的测量值,偏差在4--9mm之间。在精准度符合标准的前提下,三维激光扫描所诞生的点云数据模型,能很好的与平面设计模型(即CAD模型)做对比,(也可与BIM模型在Qualify软件内进行对比),检查之间的偏差,用以确认工程情况,为验收工作提供良好的客观数据。 4.2 全景扫描 全景相机扫描在扫描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即时性(即时输入、即时输出),所以在扫描处理方面,能给予现场工程验收人员最快捷的帮助。对于全景相机扫描所输出的全景图像,结合BIM的设计模型,能够很流畅的进行交互式对比,即视角转到哪里,模型也能同步。另外全景相机扫描附带的测量功能,经过反复的比对,其偏差值在5~10mm之内,虽谈不上十分精准,但对于部分无法到达的地方或够不着的地方可以进行简易测量。最后测试的标签功能则能很实用很形象的将现场验收所得的情况、数据等完整记录在案,并且也可方便现场工程人员翻阅、寻找零部件、墙柱的材料等数据。 表4 两种扫描方式的应用效果对比 Table 4 Contrast of application effort between two scanning methods
4.3 扫描方式于施工现场的应用优点 扫描技术对于工程现场最大的好处在于优化现场人员的工作方式: (1) 精简现场人员的现场工作——只需在现场进行扫描工作,对比偏差与测量可在后台完成; (2) 方便监理员在现场的测量工作——可利用像素测量、点云测量技术,完成一些费力的高危险的地区测量; (3) 降低监理员的工作量——直接可以在图像上标示,而无需再纸上进行记录;也可直接让扫描结果与设计模型进行对比偏差,而无需先测量、后对照图纸、最后确认偏差; (4) 完善监理员的沟通方式——可以直接用直观的利用图像、视频甚至转换后的模型与施工方进行沟通。
5 结论与展望 二种扫描方式如果要说全面替代现在的监理工作方式,还为时过早,但二种扫描方式作为BIM对于现场管理工作的切入点来说,是很合时宜的。基于BIM的工作方式,会在未来逐渐取代繁琐的传统图纸、卷尺打天下的境遇。挖掘扫描的深度优势,利用扫描所得的处理结果管理人员可以将零零碎碎的琐事,整合为系统的一站式操作,做到真正的化繁为简。 参考文献: 《那个叫BIM的东西》 何关培 P.200 2011年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研究》 清华大学BIM课题组 2011年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BIM的突破致胜之路》来源:《建筑时报》 发布时间:2012 《3D激光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来源:《3D动力》 发布时间:2012-01-17; 作者简介:李亚东,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6楼,200032,电话:021-68885150,Email: yadonglee@jkec.com.cn |
|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5-5-5 11: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