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建筑大师赖特就是结构专业毕业,先做绘图员,进而成为建筑师,当建筑师之后,他就把结构设计交给专业工程师去做,但是,他仍然在结构方面有所创新,流水别墅(1936)那个大挑台,超出了当时混凝土结构的最大挑出长度,承包商不敢拆模,还是赖特亲自砍掉绳索,这挑台结构存在到2002年才重新改造。此建筑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设计之唯一建筑作品,内中就包含了对这一结构创新的肯定。
其他工种的专业也在这个期间诞生,但是在美国的专业划分中,它们都是与建筑设计相对的,称为A-E(architecture-engineering,建筑学-专业工程),也即除了建筑设计之外,都属于工程,不管是结构、还是暖通、水电等等。再加上C(construction,施工),就是美国业界常说的建筑业(A/E/C)。这种划分方法与国内非常不同,各自历史渊源所致。
在机电工程一块,国外工业革命历史上是由机械而电气,所以有ME(机械+电气)这样的专业划分,最终有MEP(机械+电气+管道)这样的软件。而国内的专业划分习惯则与此不同,以至于有些地方因袭传统甚或因陋就简而导致无法理解,比如在电气时代之前产生的空气调节系统,在信息时代之前就产生的信息系统。
【专业分工的巅峰,管理开始凸现,及空间管理的诞生】 管理一直是混合在技术里面的,自古以来。但是,在二战之后,又解决了房荒问题,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建筑业的大转型时期,新建建筑急剧减少,AEC行业面临行业创新的问题。建筑设计此时仍然是总管,从未动摇过,只有在苏联指导下的中国,结构师成为一般项目的负责人,这是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特例,也是一贯的中国特色。
在1965年前后,以Gensler为代表的全程建筑空间设计专业问世,代表着一种业务拓展的创新:建筑设计从建造阶段向后延伸,称为“后设计”post-design,到建筑空间优化、改造、管理。也同时向前延伸到“前设计”,pre-design,这部分是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动产管理以及专业建筑工艺设计密切相关的。中国的建筑设计阶段有一个“初步设计”,和这个有点像,但不是(有些行业很像,比如工业建筑中的工艺设计,却并不属于建筑的设计范畴,而是那一种工业领域的,各制造业都不同)。这是空间专业的诞生——全生命周期角度的建筑空间规划与设计,即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及其相应甲方机构的空间管理专业,即space management。
最值得提出的一点是:在这个时期,由于管理逐渐占据一定地位,导致了一些新专业(职业)的诞生,而不像历史上每次专业诞生都是技术驱动的。空间管理就是一 个最典型的专业。
在这两个延伸中,技术手段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最密集的技术使用还是在传统设计环节中,是什么让这两个延伸获得了市场回报呢?答案是:管理。或由最新的设计技术支持下的管理。
不仅是建筑设计,水暖电专业也在向前向后拓展,尤其是向后拓展,与建筑物运营维护管理结合在一起。所有这些专业的向后延伸,导致了设施管理专业的诞生——最初,这个专业关注的只是设备维修,渐渐综合成为整个建筑物绩效表现的管理。绩效表现performance,我建议译为效能,其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强烈的管理意味的术语,非常不同于性能capacity这种技术术语。
设施管理专业(大写的FM代表着涵盖了空间管理在内的整合设施管理专业,不同于小写的facility management,这很多时候是仅限于运行维护,即O和M)的诞生,让建筑师第一次失去了最崇高的专业地位。当然,又诞生了另外一个头衔:室内建筑师,IA,interior architect。(由于同期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运营时代,盖楼远远少于改造装修,绝大部分工程项目发生在室内领域,这也是未来几十年中国建筑行业必然发生的巨变,所以这个IA是室内的。此时室内设计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的装修装潢decoration变成了interior architecture)
空间顾问首先进入甲方的团队,她就像甲方的成员,来帮助甲方考虑企业不动产(CRE,一个与FM竞争又交融的术语,首次诞生于1910年代杜邦公司,管理企业自用的房地产物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问题,这是一个混合了企业管理和建筑学的复杂难题。然后,带有更多专业内容的设施管理团队作为甲方的直接代表,来向(传统的)建筑师发出设计任务书,即由FM批准付诸实施的program。
在(乙方的)建筑师的管辖范围内,连空间规划都被分离成独立专业,并且随着室内设计、装饰设计、景观设计、室外灯光设计、楼宇自控系统等等专业、以及效果图、模型等绘图员职业的发展,建筑师已经看似无事可做了,但是,他留下了最初就具备的功能:管理或架构。
后来建筑师还分化为两个专业:只做方案设计的建筑师,和只做设计管理的项目经理(他可以完全不懂设计)。当然,在很多项目中,两者都会具备,在技术上有建筑师主导,管理上由项目经理主导。
这个项目管理的背景则是上世纪中叶项目管理(PM)专业的普及,又一次由古老的建筑行业诞生的概念至计算机时代被计算机行业发扬光大而成为标准专业之后,又回馈到了建筑行业来了,这一次普及不仅仅是建筑设计的项目管理,还是所有的建筑项目管理,无论甲方的还是乙方的,建筑业总是一个“项目型”的行业,是天然的以项目为主业的行业,只不过是管理上极为落后的行业——这一次PM的普及居然要到建筑业大繁荣之后的衰落之际才普及过来,我们可以由此悲观的看待中国建筑业的未来。
这一阶段的专业分离,基本上该有的专业都有了,专业分工已达极致,BIM在专业分工之中消失的无影无踪,可能只在效果图和沙盘模型中才能依稀看到。其实,在工程计算中,BIM已经开始施展身手了,这就是我所说的”基于专业的BIM“。因为结构计算是天然的BIM作业方式,即使没有电脑,工程师也会在纸上绘制计算模型,结构计算的模型天生就是带有力学数据的空间立体结构,因为力的传递是空间多维的。同样,水暖电的系统计算,也是空间多维的。在核试验的大型机仿真计算里面,就有城市、建筑和设施的建模。这说明BIM不是消失了,而是被写入了混凝土无法扬名:历来只有建筑师的名字才被镌刻在石头纪念碑上,其他专业都埋进混凝土和管子里面了。
一个小猜测:建筑师历来重视技术,而轻管理,是否是导致建筑师在建筑业中的地位降低的原因?因为甲方顾问的第一把交椅以前都是建筑师,现在却逐渐变成了空间顾问,进而又是FM经理,其中的管理含量明显上位。另外在中国,建筑学领域的参数化设计放到结构专业领域简直就是笑话,哪有不参数化设计的结构设计?可能只有在建筑学设计里面才会有那么随心所欲的创作建筑物形体,以形式创作代替功能研究,那才是非参数化设计,因此后日才会这么有参数化设计这一术语产生,我怀疑在参数化设计之前建筑师都没有在使用任何参数,可能只有在绘图员手里才进行一些规范参数校核。当然这有待考证。 |
|EaBIM网 ( 苏ICP备2020058923号-1 )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255号
GMT+8, 2024-11-27 03: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