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fengxiang 发表于 2013-4-30 18:54:07

漫谈FM与BIM:分类

来源:陈光博客
分类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工具。将事物对象进行分门别类和层级划分(等级上的分类),意味着可以专注于一个特定的对象进行处理,这包括观察、思考和采取行动等等实践行为。理性思维非常依赖人们的分类能力,整个人类的技术史几乎就是一个知识分类不断细化的历史。
而统一分类方法这件事,却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情。这注定是一件人类社会理性思维的杰作(而不是某个人的)。虽然制作一份分类目录并不是很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和林奈(18世纪)描述整个世界的分类方法,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来看,我们已经很难感觉到这是天才人物之作。但是要全社会都使用这一分类方法却是极难的事情,这需要极为大量的社会动员工作。

图:林奈在1735年出版的分类方法堪称博物学的经典之作。
分类方法在技术领域素来就充当着世界语的角色(lingua franca,媒介和载体),没有这一统一的语言,大量的技术协作很难展开。比如BIM的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就以建筑基本要素分类方法为其基础统一语言(建筑系统、构件、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管理要素等等,例如OMNICLASS分类方法),来携带和传递信息。
再例如美国的UniFormat建筑构件分类法,当前阶段的海量的建筑信息都可以使用这个构件分类树来“凝聚”(携带、关联),以高效的方式传递到下一阶段。基于这种方法,经过多年的构件-成本数据积累,甚至于可以进行设计早期的基于构件的成本估计,可以在设计深度逐渐加深的不同阶段都可以进行快速估算,不至于等到施工结束才真正知道要花多少钱,避免巨大的项目风险(NIST报告,GSA案例,其精确度很高,在扩初设计阶段可达10%以内,且无人工干预,全系数据计算)。
制作一份建筑物构件分类方法有多难?很简单,一个大学生几个小时可以完成。
但是要一份大家(设计,施工,造价,业主)都愿意使用的分类方法有多难,一个国家几十年也未必能够完成,即使是计划经济国家可以强力推广,也需要若干年的普及的时间。分类方法注定是一个全行业的事情,且跨越了建筑业与运营管理两大行业。
上述BIM话题与FM有关系吗?有,这个基于构件分类方法的估算要求,是FM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决策者提出来的,因为他们最想知道早期的估算结果。
以FM的角度来看,设施的大致分类如下(按设施管理水平排序):
重要机构和企业内部 > 酒店 > 综合商场内部设施 > 写字楼公共物业 > 一般商业地产公共设施 > 市政设施 > 住宅公共设施。重要机构包括政府、军事、教育、医疗、科研等等公共机构。
FM在企业内的信息很难获得,但是美国的大学一般都会公开这些信息,以BIM研究著称的宾州大学给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样本进行分析:

[*]对于各类设备设施的运营维护有明确的标准,且多数是按照统一构件分类方法(Uniformat)进行统计的,于是FM就能够在一个设施设计之前就知道它们的维护成本。这为全生命周期成本(LCC)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整个学校的所有建筑空间都被分门别类的管理,并使用了图形化的CAFM系统进行管理,这在学校的FIS门户上可以看到一部分信息。在BIM的世界中,由于Uniformat和Masterformat都没有关于空间的内容,于是它们被吸纳到OMNICLASS分类方法时,额外又添加了空间的分类体系,而这又是美国社会长达几十年的积累的成果。

最后看看系统与分类的关系。BIM与FM两个概念,都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高度系统化的理念,前者是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技术的系统化整合,后者是对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系统化整合。它们所整合的对象,分门别类来看,就是传统的专业分工及其信息技术,分类到了极致反而催生了高度整合的新专业,我们不能不感叹人类社会的造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漫谈FM与BIM: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