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漫漫 发表于 2015-12-15 00:00:00

国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BIM应用研究

国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BIM应用研究核心提示:BIM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其概念已经传播至国内工程业界之中。究竟如何使用这套先进的技术,已经成了当下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最先使用BIM相关软件的,是设计院群体,所以,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BIM只是一

BIM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其概念已经传播至国内工程业界之中。究竟如何使用这套先进的技术,已经成了当下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最先使用BIM相关软件的,是设计院群体,所以,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BIM只是一种软件,设计才是最需要使用BIM的。然而,BIM不仅仅是一个三维设计软件,其核心概念应该是建筑信息的全生命周期流转。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有着不同的管理主体,所以BIM的应用主体亦不是一尘不变的。BIM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只有在最重要的建设管理者手中,才能最大地发挥其作用。

  一、引言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在我国被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BIM的理念最早在1975年已被提出。随着时代的变化,计算机硬件性能的飞速提升以及软件开发的日新月异,BIM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人员所接受。BIM技术作为一种优化设计管理的手段活跃于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中。

  二、国内外主要工程管理模式

  2.1传统方式(Traditional Model)

  即设计施工总分包方式,业主在全部工程设计图纸完成后将一个项目的全部施工任务发包给一个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可以将部分施工任务再发包出去(不是全部)按照工程方案设计一扩初设计一施工图设计一施工招标一施工常规工作程序进行。

  该模式的特点是:模式成熟度较高,业主对项目的掌控程度大。但项目周期长,业主投入大,协调工作较多,效率较差。

  2.2CM模式(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M模式就是在采用快速路径法时,从建设工程的开始阶段就雇佣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参与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来,以便为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且随后负责管理施工过程。

  该模式的出发点是为了缩短工程建设工期。但风险较大、设计单位要承受来

  自业主、承包人甚至分包人的压力,如果协调不好,设计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2.3EPC模式(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

  即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建造(Construction)模式,又被业内称为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项目投资人与EPC承包商签订EPC合同,EPC承包商负责从项目的设计、采购到施工进行全面的严格管理,在总价固定(Lump-sum Price)的前提下,投资人基本不参与项目的管理过程,业主重点只在竣工验收、成品交付使用。



该模式的特点在于:EPC承包商承担了绝大部分项目建设的风险,对于业主的风险较小。

  基于此模式下,根据融资情况,逐步衍生出BT模式(建造Build and 转让Transfer)、BOT模式(建造Build,运营Operate,移交Transfer)。

  2.4DB模式(Design and Built)

  即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是现在在国际工程中常用的现代项目管理模式。该模式与EPC模式具有共同点,除了在采购环节上的差别。其特点为该模式下,对于工期的拖延少,业主协调工作相对传统模式较少。即降低了业主的管理负担,也减少了业主方的项目风险。

  2.5Partnering模式

  存在于两个或多个组织之间的长期承诺关系,通过最大限度的利用所有参与者的资源,达到特定商业目标。这种承诺关系基于参与各方的互相信任、相互尊重和资源共享,可以促进参与各方交流合作、解决纠纷,刺激各方致力于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法,以达到提高工程价值、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和增加互相利润的目的。

  三、不同项目管理模式下的BIM应用研究

  3.1BIM应用主体研究

  美国国家BIM标准指出,BIM是设施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寿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模型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各自职责的协同工作。可见,BIM技术的应用,应涵盖整个建筑的生命周期,包括从最初的方案设计到最终的拆除清理。

  我国为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正加大力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中,大部分工程的建设工期都较短,对于BIM协同设计,协同工作的推进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现阶段诞生出了一个过渡行业,第三方BIM建模专业,并以此为主轴,建立建设各方可以沟通的平台。而运营维保单位亦可提前介入,对工程建设提出要求,提前解决因建设管理的疏漏而导致运营、维保出现困难的问题。目前这是一个BIM应用的过渡性阶段。

  与此同时,工程建设中,有新的参建单位介入,带来了新的管理问题,第三方BIM建模单位的工作应由谁主导管理?是业主?是设计?还是施工或运维?这应该从各种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管理方是谁——这个问题来作为突破口,进行回答。









根据前一章中所列出的各种项目管理模式,可以得出下表内容:

  BIM是作为贯穿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应用技术。虽然建筑的绝大多数时间是掌握在运营维保单位手中的,这也当然是BIM应用的着眼点之一,但作为最重要的基础信息搜集与建立的过程,建设过程才是BIM应用最关键的阶段。因此,工程项目建设阶段的主要管理方,即管理阶段跨度最大的参建单位,才应该是BIM应用的主体。其他参建单位的BIM应用只是起到辅助与扩展的作用。

  由于现阶段大部分企业都没有BIM应用管理部门或应用管理经验,所以建设有相当多的BIM应用,是需要第三方BIM建模单位来完成的。可以说,建设项目管理方的IM应用意愿以及第三方BIM建模团队的工程建设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将对目前这个过渡阶段的建设工程项目BIM应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有不同的管理主体,因此,BIM应用的主体也不是一尘不变的。这也解释了,国际主流的EPC,DB以及Partnering模式下,设计方作为BIM应用主体的原因。

  3.2BIM应用受益方研究

  建设项目施工前各阶段BIM应用方受益情况研究中通过对北美和欧洲应用的21个建筑信息模型的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后续,从产品、组织、过程三方面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项目各参与方的受益情况结果表明:BIM在施工前各阶段的应用过程中,业主和设计方始终都是最大的受益方,且受益程度要远高于其他参建方。

  在建设工程施工阶段也有类似的研究。

  2012年3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勘察设计和施工BIM技术发展对策研究”课题启动座谈会后,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迅速组织并成立了课题组,并于3月31日召开了第一次施工企业BIM应用座谈会。

  施工企业BIM应用研究报告2013课题组于2012年4月~6月间面向全国施工企业进行了调研工作。截止于6月30日一共收到了有效问卷388份,其中112份来自特级资质企业,227份来自一级资质企业,低于覆盖了24个省级行政区。课题组完成了《施工企业BIM应用研究(一)》初稿。

  该研究结果表明国内运用BIM技术的施工企业中,近30%的企业认为,BIM的最大受益者是施工企业。

  由于选择的建设阶段不同,选择的调查对象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也大相径庭。但将两者结合起来考量,却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即BIM的应用者,都是建设工程中的受益方。同时进而可以推出,1)不论是谁运用BIM技术,真正最大的受益者,应是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方;2)如果项目建设各参与方都使用BIM技术,就能够达到一个共赢的状态。

  四、小结与展望

  BIM技术已经被国际项目管理界公认为一项建筑业生产力革命性技术,它解决长期了困扰项目管理的两大难题(海量基础信息全过程分析和工作协同),真正实现信息集成化。有调查研究指出,通过有效应用BIM可以降低40%的设计变更,并将施工现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30%。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西段工程的实践结果也表明,运用BIM技术进行管理工作,在短短7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从设备安装、装修到运营调试的全部工作,于2012年12月30日顺利通车。

  如果只把BIM技术等同于三维设计,那是一种对BIM概念的误解以及大材小用。BIM应用应贯穿建筑全寿命周期,用于建设阶段项目管理才是其正确的道路。项目越庞大,应用BIM的价值越高。越有经验的BIM项目管理团队/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界就越具有竞争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BIM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