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BIM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号召,对建筑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展深入技术交流和探讨!致力于打造“BIM-建筑师-生态技术”三位一体综合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希望为BIM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及技术的普及做出微小的贡献!!!

zhulijuan91 发表于 2015-5-11 13:36:07

BIM众生相

   如果您从事建筑业,行业开会或同行寒暄,您要是不说BIM都不好意思说是做建筑的,无论您是做设计、施工还是监理,可见BIM在建筑业中的影响有多深。俗话说“无利不起早”,能在陈腐的建筑业中找到一抹亮色,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不管BIM代表了什么,就先让它去代表“先进生产力”吧。奉为“建筑业革命”的有之、高举“BIM咨询”大旗的更是不可胜数。可以回味的是:在这场喧闹中,意识敏锐选择做BIM生意的,都站着,并且把钱赚了。也有走在前头,深入应用后反思的,觉得BIM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把它“神化”也许就是“捧杀”。就像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共产主义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但并非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伟大的邓爷爷指出,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同样BIM从概念提出到诸侯纷争再到Jerry一统江湖把名称定为“BIM”,也不过十来年的时间,虽然名字是统一了,但内涵还是各表。
       处在初级阶段的BIM,其价值还有待完善,也正是发现了其远期价值有利可图,才催生了各色人等趋之若鹜,利益的众生相一一浮现。厂商似乎不遗余力的在完善BIM的内涵与外延,缘由很简单,他就靠这个概念来赚钱。也无怪乎某厂商能花血本在xx工程上砸钱,效果就是一砸就砸出个国际声誉来,你无论到美国还是欧洲,到处都是“xx Tower”是BIM应用最好的代表工程。但实际应用情况却是赔钱赚了吆喝,做了一好广告,但也开了一国际玩笑。当然也可以借某些点上的应用来放大BIM的价值,比如老三样:“施工模拟、管线综合、碰撞检查”,再说就说不下去了,的确是乏善可陈。你也可以说幕墙和钢结构诸如此类,但那是“x牛、x拉”的功劳,它们当然也是BIM应用之一,跟某厂商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对业主或总承包商来说,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搂草打兔子也算有所收获。但也让很多建筑从业者看到一些真相:并非每个环节都能体现BIM的最大价值,有的环节应用还很不成熟,原因来自于一些BIM软件的成熟度欠佳,被厂商人为的夸大其应用价值。如果说中国老祖宗的俗语“无奸不商”有一番道理的话,软件厂商只想从中获利,所有这些来自实际的反馈无不把其“奸相”一一暴露。
      把BIM当成神器,无论什么场合都把BIM挂嘴边,而他本人却对BIM的理解除却这三个英文字母外,别无更深入的知识。厂商喜欢邀请他去演讲如何“应用”,变相的为他们的产品做了广告;业主喜欢他去讲在本工程的“应用”,为工程扩大了影响力;施工单位也喜欢他去忽悠,为自己脸上贴金;最苦的也是他手下的小兄弟,得为他的PPT素材准备截图、准备素材、绞尽脑汁想出点“老三样”之外的卖点。某重点工程打算基于BIM来筹备做个运维管理平台,实施方拍胸脯保证BIM的精度及信息,打开模型一看,除了图形是3D的,有些族还建的不是很完善,一些需要管理的设施设备缺了关键的控制箱模型,最最关键的是:说好的信息呢?都不说主数据管理了,基本信息都没有。眼见这位老总一副无知者无畏的态势,可谓是“无畏相”。
   到今天,BIM还算是新生事物,基于一个尚不完善的ifc算暂时解决了数据交换的标准。有管理经典语录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这理念贯彻的不错,很多企业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都争做“一流的企业”,于是乎一拥而上一起争做“标准”的编撰人。从国内标准制定的乱相来看,狼烟四起的标准制定之争还会延续,唯独没有官方的标准,结果就是还是没有标准。BIM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美等其他国家,是个庞大的体系,无论从法律层面、标准层面还是软件系统本身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和高校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也有人想抄近道,抱住清华、北大甚至同济某些教授的大腿就像攀上了高枝,能在未来的标准之争中有一席之地,也不顾及自己企业的定位与实力,砸上百万也不见得有什么水漂。此类人等只能归结为“媚相”。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中坚的正能量在推动,这些不是那些因为利益相关而夸张推动者。Jerry Laiserin在诸侯纷争时统一BIM称谓,而在软件厂商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夸大鼓吹BIM的作用时,能厘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应用有其优势也同样有不足。在推动BIM向前发展的道路上,思路清晰,不为利益所动,看好未来BIM的发展趋势,并积极推动。此类人等法相庄严,可谓“正相”“The BIM is dead,long live the BIM”,Jerry Laiserin如是说。
   BIM从大概五年前像打了鸡血似的在中国大地上忽悠到今天似乎已经在回归理性。“神化”的BIM也许已经死亡,真正面向应用的BIM正在重生。无论从业主、设计、施工还是运营的企业,都在关注BIM如果在这些阶段能为己所用。经常有个问题被提及:BIM对哪一方价值最大?其实每一方都有自己的价值评判,业主更希望能看到在建设之前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并在过程付出什么样的成本。就如SOHO的老板和老板娘,他们也许并不确切知道BIM是否能带给他们一个准确的数字,但已经够了:有个可视化的平台、能预估一下成本,甚至还能被忽悠下进度,满足他们的需求了。对设计方来说,BIM的应用更为广泛:3D的设计、从建筑、结构、MEP到装饰的协同(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如钢结构和幕墙);对功能的检验,日照分析、能耗分析、管线综合、碰撞检查、施工模拟、成本分析等等都可以在设计阶段进行模拟,价值体现更为充分。施工阶段的BIM就是指导施工,把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在电脑上模拟出来,比如场地布置等,也可以根据业主要求的进度排进度计划,这当然需要管理的粒度要精细,构件级是必须的。至于老三样(施工模拟、管线综合、碰撞检查)个人感觉这就是设计(深化)应该做的,扣除施工现场误差因素,如果这个还放到施工过程来做,设计者真应该去撞南墙了。反过来,如果是因为施工误差巨大而导致碰撞,施工的,你也好去撞南墙了。
   一直以为BIM应该对运维是最有价值的,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来看,运维需要管理的时间多数超过90%。BIM带过来什么?除了3D的图形外更多的应该是构件(设施、设备)的属性信息以及空间信息。要得到这些信息,需要从设计方得到模型,施工过程完善信息,还有个信息提取的方法。得到信息后,管理平台就更重要,不但要对BIM来的信息进行管理,还应从事件触发流程来反馈到BIM模型的场景中,辅以大数据对构件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处理方案。从运维管理也应看到一个建筑项目要实施BIM,必须从开始就需要进行规划,体系化运行。虽然现阶段实施BIM因为一些技术原因分块建模,相互割裂,从长远发展看,BIM实施一定是协同的,包括阶段的协同(设计、施工、运维)以及工种的协同。引入BIM咨询是个很好的方法,从业主角度出发,进行主数据的规划以及全过程的规划,最终BIM的交付物会记录建设过程的全部信息并为运维所用。—————————————————————————————————————————————————————————-------------------新点比目云5D算量——业内首款Revit平台五维算量,助您赢在BIM时代!
    新点比目云5D算量[土建版]是业界首款集成在Revit平台上的5D算量软件,充分利用了最先进的软件技术,对接国内各地工程量计算规则,打通设计、施工、预算、进度等多个环节,实现BIM技术在中国本土的落地。
    本软件共用一个模型,同时用于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成本控制、进度控制等多个环节,有效地避免了重复建模,实现了“一模多用”,从而消除了多种软件之间模型转换和互导导致的数据不一致问题,节约了传统算量软件重复建模的时间,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程量计算的精度。该软件还可为用户提供三维辅助设计,按照不同的地区清单、定额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提供智能套价和进度管理,一键智能布置构造柱、过梁、垫层、土方等多种施工中的“二次结构”,可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


Mr_bang 发表于 2015-5-11 13:49:02



大漠风沙 发表于 2015-5-12 10:04:50

是我看过的对国内BIM最中肯的论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IM众生相